[发明专利]一种电子束冷床熔炼中空钛锭的水冷坩埚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7009.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5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肖强;刘振军;吴东辉;李新宇;王嘉阳;于航;李东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22 | 分类号: | C22B9/22;C22B34/12;B22D7/04;B22D7/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邓宇 |
地址: | 150028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束 冷床 熔炼 中空 水冷 坩埚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冷床熔炼中空钛锭的水冷坩埚及其应用,属于冶金金属技术领域。本发明结合钛合金先进熔炼技术,对水冷坩埚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将金属锭坯通过加热后熔铸成内部中空的金属铸锭,避免机加钻孔等工序,实现短流程管坯制造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水冷坩埚包括外壁、内芯和底托,其中外壁和内芯带有水冷循环系统,底托通过拉锭机构对已凝固中空钛锭进行托拉动作。本发明提供的水冷坩埚制备中空钛锭轴向尺寸可达4米,且由于水冷坩埚的外壁和内芯均具有水冷系统,使得熔铸出的中空锭坯微观组织细小,为后续产品处理提供了有利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束冷床熔炼中空钛锭的水冷坩埚及其应用,属于金属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无缝钛管材需求迫切,国内在无缝钛管材生产方面存在工艺流程复杂、材料利用率低等不足;且受电子束熔炼合金成分均匀性及连续润滑等技术限制,采用空心铸锭作为管坯进行挤压和旋轧制管技术也未能用于批产。
因此,提供一种可将金属锭坯通过加热后熔铸成内部中空的金属铸锭,避免机加钻孔等工序,实现短流程管坯制造的电子束冷床熔炼中空钛锭的水冷坩埚及其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电子束冷床熔炼大尺寸中空铸锭的成型的水冷坩埚及其应用方法。
一种电子束冷床熔炼中空钛锭的水冷坩埚,坩埚包括外壁1、内芯2和底托3,外壁1为空心壁且为圆筒状,内芯2为具有锥度的柱状结构,内芯2同轴串装在外壁1内,且圆环状的底托3为位于外壁1和内芯2之间,且套装在内芯2外,内芯2的下方和底托3的下方分别与拉锭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外壁1是包括钢外侧壁1-3和铜内侧壁1-4,钢外侧壁1-3和铜内侧壁1-4通过螺栓紧固连接为空心结构,所述的钢外侧壁1-3的上端连通有循环冷却水出水管1-2,钢外侧壁1-3的下端连通有循环冷却水进水管1-1。
进一步地,内芯2包括桶状的铜外侧壁2-1、冷却水管道2-2和底板2-3,所述的底板2-3开有进水口2-4和出水口2-5。
进一步地,内芯2的上端为小径端,内芯2的下端为大径端。
进一步地,底托3包括底座3-1、托顶3-2和倒锥槽3-3,底座3-1、托顶3-2和倒锥槽3-3由下岛上依次堆叠后通过螺栓紧固为具有倒锥槽结构的环状底托3。
更进一步地,底座3-1和托顶3-2为圆环状结构,且底座3-1顶端面和托顶3-2的底端面开有环状槽,底座3-1和托顶3-2上下相对布置形成冷却水通道空腔,该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底座3-1的底部,且底座3-1和托顶3-2衔接处为密封槽结构。
应用上述水冷坩埚熔炼中空钛锭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子束冷床熔炼炉进行,首先采用三枪电子束加热钛料,然后将熔化的钛液倾注到水冷坩埚中,通过拉锭机构将底托3拉至规定高度后停止电子束扫描,然后通过拉锭机构将底托3和内芯2下拉至熔炼炉的上部炉体以下,随炉冷至300℃后,炉体上下部分离,通过液压传送装置将下部炉体、中空铸锭及内芯推出炉体外,然后将铸锭上部的内芯2卸除,随后将卸下底托3,获得中空钛锭。
进一步地,该方法熔铸过程中工艺参数设定为:电极截面规格为370mm×370mm,电极进料速度为10mm/min~15mm/min;1#电子枪用于熔化金属原料,熔炼功率240KW~270KW;2#电子枪用于加热结晶器内中空铸锭,精炼功率120KW~150KW;3#电子枪用于给冷床中熔融钛液提供热源,结晶区加热功率60KW~90KW;拉锭速度范围:20mm/min~50m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未经航天海鹰(哈尔滨)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7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维力触觉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诱导转向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