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以及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47260.5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25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优胜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B23P15/00;B65G37/00;B65B33/02 |
代理公司: | 六安众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3 | 代理人: | 鲁晓瑞 |
地址: | 237200 安徽省六安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材 加工 生产线 以及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以及加工工艺,该生产线包括进板单元、切割单元、开槽单元、除尘机构、板材分配单元、覆膜单元和收集单元,且进板单元通过输送机构和翻板机依次连接切割单元、开槽单元、除尘单元、板材分配单元、覆膜单元和收集单元,切割单元通过升降输送机构与开槽单元对接,覆膜单元包括一号静音覆膜机和二号静音覆膜机,且分别通过一号输送带机构和二号输送带机构与板材分配单元对接,本发明通过把进板单元、切割单元、开槽单元和除尘机构通过输送带连为一体,利用机械传动,降低了工作量,通过板材分配单元把条板分配到两组静音覆膜机上进行交替覆膜,防止条板堆积,减少条板覆膜等待时间,提高了板材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以及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板材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整体板进行切割成条板,然后进行开槽、覆膜完成最后的工序,现有的板材生产基本上都是采用机械流水线加工,但是在对板材加工工序的转运上多是通过人工进行板材转运,转运效率低,工作量大,并且板材在覆膜时,由于覆膜比切割开槽慢,易造成料仓满仓,从而造成板材堆积,以及在覆膜机进行换膜时,也会导致板材等待覆膜,严重影响了板材的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以及加工工艺,通过把进板单元、切割单元、开槽单元和除尘机构通过输送带连为一体,利用机械传动,减少人工转运,降低了工作量,并且通过板材分配单元把条板分配到两组静音覆膜机上进行交替覆膜,防止条板堆积,减少条板覆膜等待时间,提高了板材加工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板材加工生产线,包括进板单元、切割单元、开槽单元、除尘机构、板材分配单元、覆膜单元和收集单元,所述进板单元包括双工位机械手进料台、翻板机一,所述切割单元包括多边锯机构以及与多边锯机构连接的进料输送辊台和出料输送辊台,所述进料输送辊台与翻板机一的出料端对接,所述出料输送辊台的输出端的下方交错连接升降输送机构,所述升降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与出料输送辊台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升降输送机构与传料输送带机构对接,所述开槽单元包括纵向开槽机构和横向开槽机构,所述传料输送带机构把升降输送机构依次与纵向开槽机构和横向开槽机构对接,所述横向开槽机构通过翻板机二与除尘机构对接,所述覆膜单元包括一号静音覆膜机和二号静音覆膜机,所述板材分配单元包括覆膜输送带机构、板材自动分配机构和翻板机三,所述除尘机构的输出端对接覆膜输送带机构,所述覆膜输送带机构的输出端通过翻板机三与板材自动分配机构对接,所述板材自动分配机构通过两组板材滑道导向装置分别与一号输送带机构和二号输送带机构连接,所述一号输送带机构和二号输送带机构分别通过一号静音覆膜机和二号静音覆膜机且出料端与收集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单元包括转向输送带机构、翻板机四、验板输送线和收集输送线,所述一号静音覆膜机和二号静音覆膜机分别通过一号输送带机构和二号输送带机构与转向输送带机构对接,所述转向输送带机构依次对接翻板机四、验板输送线和收集输送线。
优选的,所述升降输送机构与传料输送带机构对接部位设置边角料自动脱落装置。
优选的,所述传料输送带机构包括横向传料机构和纵向传料机构,所述横向传料机构与升降输送机构对接且所述横向传料机构上安装有翻板机五,所述横向传料机构与纵向传料机构的对接处设有料板自动校正装置。
优选的,所述一号输送带机构包括前端输送机构和后端输送机构,且所述一号静音覆膜机设于前端输送机构和后端输送机构的交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优胜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优胜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7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