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相色谱仪分流进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7784.4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7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蒋立军;刘锦辉;袁敏;曾艳芬;李传兵;黄国君;黄永春;吴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20 | 分类号: | G01N30/20;G01N3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侯茜茜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谱仪 流进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分流进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该系统包括进样器以及控制组件,进样器包括从外至内依序设置的进样外壳、支撑架、卡箍、温度传感器、发热管、衬管以及样品填充管,支撑架与进样外壳内设有保温隔离结构,温度传感器以及发热管分别与控制组件连接,衬管内设有第一通槽。本发明通过设置进样器和控制组件,进样器包括从外至内依序设置的进样外壳、支撑架、卡箍、温度传感器、发热管、衬管以及样品填充管,且在支撑架与进样外壳内设有保温隔离结构,衬管全密封,组分不会污染发热管,实现可全自动控制温度,设置保温隔热结构,降低温度衰减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相色谱仪,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气相色谱仪分流进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仪分析中由于样品性能、样品含量、样品成分、样品状态、分析目的和分析要求等不同对进样系统要求也不同。常见的进样系统有分流进样系统、不分流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气化进样系统等,它们大大改善了不同样品分析的定量精度。分流进样是先将较大体积的样品注入到气相毛细管柱色谱仪气化室中,样品通过程序升温气化后和载气均匀混合,通过分流器,样品按比例被分流成两股流量相差悬殊的两部分,其中流量较小的部分进入毛细管柱,流量较大的部分排空放出。
但是,目前的进样系统的加热分流部分是分离裸露的,没有温度传感器,属于半自动或开环控制温度,无法实现全自动控制温度;另外,进样系统并没有设置保温隔热装置,且清洗衬管不方便,进样器离GC色谱仪很远,温度衰减很快。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系统,实现可全自动控制温度,设置保温隔热结构,降低温度衰减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相色谱仪分流进样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气相色谱仪分流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以及控制组件,所述进样器包括从外至内依序设置的进样外壳、支撑架、卡箍、温度传感器、发热管、衬管以及样品填充管,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进样外壳内设有保温隔离结构,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发热管分别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衬管内设有第一通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保温隔离结构包括石棉。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样外壳的上还连接有上进样组件,所述上进样组件包括载气管、载气阀以及载气螺杆,所述载气螺杆内设有载气通槽,所述载气管内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载气通槽连通,所述载气阀连接于所述载气管上,且所述载气阀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载气管与所述进样外壳连接,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载气螺杆的上端还连接有进样件,所述进样件内设有进样口,所述进样件与所述载气螺杆之间设有进样隔离垫。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样件的外端连接有进样密封顶盖,所述进样密封顶盖的上端设有卡簧,所述进样件的上端朝上延伸至所述进样密封顶盖的上方,所述卡簧与所述进样件的上端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衬管内还设有锥形通槽,所述锥形通槽位于所述第一通槽的下方,且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锥形通槽连通,进样外壳的下端连接有下进样组件,所述下进样组件包括下进样管、分流管以及分流阀,所述下进样管内设有下进样通槽,所述分流管内设有第三通槽,所述下进样通槽分别与所述锥形通槽以及所述第三通槽连通,所述分流管上连接有所述分流阀。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进样管的下方还连接有进样针,所述进样针内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与所述下进样通槽连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下进样管的外侧连接有密封下盖,所述密封下盖与所述进样外壳的下端连接,所述进样针的外侧连接有进样针密封盖,所述进样针密封盖的外侧连接有进样针支撑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谷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7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