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7899.3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2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汪义周;刘冬儿;李才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葛鹏 |
地址: | 550009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响应 正反 加载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涉及飞行器加载试验设备领域,以解决现有缺少能够有效准确对伺服机构进行性能测试装置的问题。其中:安装横梁固定安装在平台上,摇臂的中部与安装横梁转动连接,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安装横梁的一端,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式安装在摇臂的一端,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安装横梁对称安装,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摇臂和安装横梁转动连接,储气装置通过管路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连通。上述系统及方法采用双气缸杠杆结构,适应了伺服机构的快速换向,能够有效准确对伺服机构进行性能测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加载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
背景技术
伺服机构测试时需要加载大于16000N的正反恒载荷,并且要能适应伺服机构推杆在工作负载下产生的大于500mm/s的响应速度。针对伺服机构的测试采用过以下几种方法:
扭杆(板)加载方法,无法满足恒力加载的要求;
节流阀产生背压提供恒负载的方法,除了很难调节压力外,还无法实现正负载荷的切换和不能适应大于500mm/s的响应速度;
摩擦力加载的方法,由于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差异较大,并且摩擦面的状态会随环境和工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摩擦力加载的方法也很难提供稳定可靠的恒力和较高的响应速度。
可知,截止目前还没有实质上解决伺服机构性能测试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用于解决现有缺少能够有效准确对伺服机构进行性能测试装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包括:平台、安装横梁、摇臂、第一气缸、第二气缸、连杆以及储气装置;
所述安装横梁固定安装在所述平台上,所述摇臂的中部与所述安装横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式安装在所述摇臂的一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沿所述安装横梁对称安装,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摇臂和所述安装横梁转动连接,所述储气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连通。
上述高响应正反衡力加载设备采用了双气缸杠杆的结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沿安装横梁对称设置,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结合摇臂围成了三角形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的稳定,并且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摇臂间采用转动连接的形式,能够对受到的力进行传递,有效的适应了伺服机构的快速换向,模拟喷管动作、转动惯量、对伺服机构的反作用力,实现伺服机构的性能测试,解决了现有缺少能够有效准确对伺服机构进行性能测试装置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包括螺纹接头;所述螺纹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气缸顶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接头远离气缸顶杆的一端设置有腰形槽,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带有轴套的销轴安装在所述摇臂的两端,所述轴套位于所述腰型槽内。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横梁还包括安装支座;所述安装支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横梁的一端,并沿所述安装横梁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转动式安装在对应的所述安装支座上。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还包括气缸支耳;所述气缸支耳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远离所述气缸顶杆的一端,所述气缸支耳缸通过安装轴转动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支座上。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均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两个微调衬套,两个所述微调衬套分别螺纹式在所述安装支座的两侧,所述安装轴插装在两个所述微调衬套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78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