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染与非感染恶性肿瘤诊治的新型靶标及其干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8488.6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55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蔡启良;都树娟;瞿涤;朱彩霞;王玉燕;刘子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47 | 分类号: | C07K14/47;G01N33/68;G01N33/574;A61K45/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染 恶性肿瘤 诊治 新型 靶标 及其 干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肿瘤标志物的开发和应用,具体涉及YY1的酸响应序列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YY1蛋白存在酸响应序列及其在抗肿瘤靶向药物开发中的潜在干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肽,包括YY1氨基酸第70‑80位的MH区域。本发明还涉及该多肽的应用、相应的多肽识别试剂和试剂盒。的YY1酸响应序列可作为肿瘤分级和预后检测分子标志物,其靶向抑制剂用于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肿瘤标志物的开发和应用,具体涉及YY1的酸响应序列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以及YY1蛋白存在酸响应序列及其在抗肿瘤靶向药物开发中的潜在干预应用。
背景技术
YY1(YinYang1,NF-E1,UCRBP或CF1)是1991年由施阳教授发现[1,2],是一个高度保守的锌指转录因子[3-5],属于人类GLI-Kruppel蛋白家族[2],参与转录激活、转录 抑制、转录启始和染色质修饰。YY1在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广泛表达,在约10%的人类 基因和重复序列中发现其结合位点[6]。人类YY1cDNA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14个氨基酸的 蛋白质,其分子量为44kDa。然而,可能是由于YY1蛋白质结构的原因,其在SDS凝胶上 分子量大小是65-68kDa。YY1的C端是非常保守的锌指结构域,与序列特异性的DNA结 合,发挥激活或抑制功能。靠近N端的氨基酸43-53区域是由连续11个酸性氨基酸组成 的,氨基酸70-80区域由连续11个组氨酸组成,均位于YY1的激活结构域;YY1中间氨 基酸154-201区域有很高比例的甘氨酸和丙氨酸残基,位于YY1的抑制域。因此,在YY1 中有两个抑制域,一个与锌指结构域,另一个是富含甘氨酸的氨基酸154-226区域[7]。 YY1参与调控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学过程[8-13],可调控多种致瘤 性病毒的生活周期,调控肿瘤发生发展,YY1抑制HPV基因组E6和E7基因的转录,抑制 EBV和KSHV裂解复制开关基因的激活,因而在致癌性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HPV)[14-16]、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17-20]、 卡波氏肉瘤病毒(KSHV)[21-23]相肿瘤中YY1可能发挥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很多研究 结果表明YY1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HBV相关肝癌[24-27],肝细胞癌[28-32]、结直肠癌 [33-40]、胶质瘤[41-43]、肺癌[44-46]、神经母细胞瘤[47]、和Wilms肿瘤[48]的发展, 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呈正相关;可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展[49];但在鼻咽癌[50,51]和 乳腺癌[52-54]中的促癌或抑癌作用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许多研究数据亦显示YY1 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和预后密切相关,已成为潜在的肿瘤预后评价指标和治疗靶点。
肿瘤微环境(Tumormicroenvironment,TME)是一个由肿瘤细胞及其周围的成纤维细 胞、免疫细胞、周细胞、脂肪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的复杂的 动态系统[55]。正常细胞的胞外环境是pH为7.4的中性环境,而肿瘤细胞特别是实体瘤 由于发生“Warburg效应”导致酸的产生,特别是乳酸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导致肿瘤微环 境的酸化。在物理pH值下,乳酸99%以上解离成乳酸根阴离子和氢离子(H+)。乳酸脱氢 酶是一类依赖NAD+的酶,活化状态的LDH是一种同(或异)四聚体分子,由两种不同的 亚基组成:乳酸脱氢酶A(LDHA)和乳酸脱氢酶B(LDHB)。LDHA和LDHB在肿瘤细胞代谢中 发挥调节丙酮酸和乳酸的双向转化的作用,LDHA对丙酮酸有较高的亲和力,在厌氧条件 下优先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将NADH转化为NAD(+),而LDHB对乳酸有较高的亲和力, 在氧充足时优先将乳酸转化为丙酮酸,将NAD(+)转化为NADH[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4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