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电平逆变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有限集预测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8771.9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4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谷鑫;李阳;王志新;高乐;张国政;金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1/06 | 分类号: | H02P21/06;H02M7/4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387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平 逆变器 驱动 永磁 同步电机 系统 有限 预测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三电平逆变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有限集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利用位置传感器对电机转子位置角θ进行采样,并对采样的位置角计算,得到电机转子电角速度ωe和电机转速n;将电机给定转速nref与计算得到的电机转速n做差,并将所得到的转速差值作为转速外环PI控制器的输入量,该PI控制器的输出量为电磁转矩参考值Teref;将永磁体磁链设为定子磁链参考值ψsref,该参考值为恒定值;
2)通过传感器采集逆变器直流母线电压Udc,以及永磁同步电机三相定子电流ia、ib、ic,将三相定子电流由三相静止坐标系,即a-b-c坐标系,变换到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即d-q坐标系,得到同步旋转坐标系中的定子电流d轴分量id和q轴分量iq;
3)根据k时刻电机定子电流d轴与q轴分量idk、iqk和电压矢量d轴与q轴分量udk、uqk,以及k时刻电机转子电角速度ωek,得到k+1时刻d轴和q轴电流的预测值idk+1、iqk+1,以及k+1时刻电机转子电角速度ωek+1,k时刻和k+1时刻电机转子电角速度相等,所述的udk、uqk是由k-1时刻施加在定子侧一个控制周期的电压矢量uk,进行Park变换之后得到的;根据电流预测值idk+1和iqk+1,计算k+1时刻的定子磁链d轴与q轴分量ψdk+1、ψqk+1以及电磁转矩Tek+1;
其中,k+1时刻d轴和q轴电流的预测值idk+1、iqk+1是利用如下电机预测模型得到:
式中,Rs是定子电阻值,Ts为系统控制周期,Ld、Lq为定子d轴和q轴电感,ψf为永磁体磁链,根据k+1时刻d轴和q轴电流的预测值idk+1、iqk+1,从下式计算得到控制周期结束时,定子磁链在d轴和q轴的分量ψdk+1,ψqk+1:
已知电机极对数p,利用下式计算得到k+1时刻的定子磁链和电磁转矩ψsk+1,Tek+1:
4)建立以定子磁链为基准的x-y坐标系,将a-b-c坐标系中的定子电压矢量方程变换到x-y坐标系中,利用x-y坐标系中的定子电压矢量来表示电机定子磁链ψs和电磁转矩Te的变化量,将电机定子磁链ψs和电磁转矩Te对时间求导,由求导之后的公式得:磁链变化量由定子电压x轴分量usx的变化量决定;转矩变化量由定子电压y轴分量usy的变化量决定;
5)将k+1时刻电磁转矩Tek+1与电磁转矩参考值Teref以及k+1时刻定子磁链ψsk+1与定子磁链参考值ψsref,分别作为转矩滞环比较器和磁链滞环比较器的输入;根据滞环比较器的输出,将电磁转矩变化量ΔTe与定子磁链变化量Δψs的组合分为四种情况:
a)ΔTe>0、Δψs>0;
b)ΔTe>0、Δψs<0;
c)ΔTe<0、Δψs<0;
d)ΔTe<0、Δψs>0
再结合定子磁链矢量所在磁链扇区,选出四种情况下对应的第一备选电压矢量集,其中,定子磁链矢量所在磁链扇区是通过定子磁链矢量角θs进行判定;
6)依据直流侧上电容C1与下电容C2间的电压差以及冗余矢量作用下逆变器中点电流方向,对第一备选电压矢量集进行优化,舍弃使直流侧上电容C1与下电容C2间的电压差增大的冗余矢量,得到第二备选电压矢量集;
7)将第二备选电压矢量集和k+1时刻d轴和q轴电流的预测值idk+1、iqk+1,以及k+1时刻电机转子电角速度ωek+1带入电机预测模型,预测出k+2时刻第二备选电压矢量集中不同电压矢量对应的定子磁链ψsNk+2和电磁转矩TeNk+2,下标N为第二备选电压矢量集内基本电压矢量序号,带入价值函数进行计算,选出价值函数最小值对应的基本电压矢量,即为最优电压矢量;所述的价值函数g为:
式中,λψ为定子磁链权重项、λT为电磁转矩权重项;
8)根据所述的最优电压矢量,确定三电平逆变器对应的开关状态,从而确定当前时刻逆变器三相桥臂各功率器件的驱动信号,进而使逆变器输出对应的三相电压,并作用于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工业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877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