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9190.7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15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林漳希;黄云;杨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000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融合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数据和第二用户的第二数据,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已签署智能合约,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根据智能合约赋值的数据;接收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预设算法模型,预设算法模型用于以及调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在封闭状态下根据预设算法模型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融合结果;根据智能合约将融合结果反馈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黑盒能够提供在封闭状态下使用预设算法模型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数据融合保密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融合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推动与扶持下,数据交易市场发展迅速,已在全国建立多个规模较大的数据交易中心。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培育新经济、新动能,还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难点在于数据资源共享,数据资源共享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关键。目前的数据资源共享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质的共享,适合密级低的数据在一个组织内或一个联盟内实施。另一类是商业化的有偿数据共享,即在数据交易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实现数据资产的转让,从而实现数据的价值。其最基本方式是把数据集作为商品来买卖转让,通过数据权属所有者的变化,实现数据的商业价值。还有一种形式是非数据权属转让,包括使用权直接转让和间接使用等两种方式,非数据权属转让需要更好的数据私密保护,但是在实现上还有大量技术问题和法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数据资源共享涉及数据融合技术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融合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提高数据融合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融合方法,应用于黑盒,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的第一数据和第二用户的第二数据,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已签署智能合约,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为根据智能合约赋值的数据;
接收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预设算法模型,预设算法模型用于以及调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在封闭状态下根据预设算法模型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智能合约将融合结果反馈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融合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签署智能合约;
根据智能合约对第一用户的第一数据、第二用户的第二数据、预设算法模型进行赋值,预设算法模型用于以及调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将赋值的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和预设算法模型发送至黑盒;
黑盒在封闭状态下根据预设算法模型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融合结果;
根据智能合约将融合结果反馈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融合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发送的已赋值的第一数据和第二用户发送的已赋值的第二数据,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已签署智能合约;
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第一用户或第二用户发送的预设算法模型,预设算法模型用于以及调用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在封闭状态下根据预设算法模型对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得到融合结果;
反馈模块,用于根据智能合约将融合结果反馈至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融合设备,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9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