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网线岔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1479.2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强;高威军;卞建峰;徐春华;孙明;石云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04 | 分类号: | G01L1/04;G01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徐雯琼;张妍 |
地址: | 200001 上海市徐汇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网线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线岔检测装置,包括:整体抬升机构组件,其设置在车梯上,所述整体抬升机构组件用于提供抬升力F2。检测机构组件,设置在所述整体抬升机构组件上,用于实时测量弓网接触压力值。受电弓,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构组件上,其与接触网的接触线相接触,测量标尺组件,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构组件上,位于所述受电弓的侧边;所述测量标尺组件用于测量所述接触线的水平拉出值。本发明有效地对接触网线岔装置进行动态检测,规避线岔侧磨、钻弓的风险,提高了接触网设备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便携式检测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网线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接触网柔性线岔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在两条铁路交叉的上空汇交的侧线接触线和正线接触线,所述侧线接触线和正线接触线的相交处用限制管连接并固定。定位点(线间距为200mm~400mm)指的是靠近线岔位置,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的接触线定位装置,用于固定两接触线的水平距离及垂直高度。交叉点(线间距为500mm~600mm)指,正线接触线与侧线接触线的交叉处至轨平面的投影点。图1中的正线中心线是指正线2支钢轨的中心线;图1中的侧线中心线是指侧线2支钢轨的中心线。
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被抬高,从而使它与另一接触线产生高差,高差随着受电弓靠近始触点而缩小,到达始触点时,高差基本消除,而使受电弓顺利交接,进而不发生刮弓现象。目前,对于接触网柔性线岔装置进行检测方式是人工采用水平尺在线岔开口500mm处进行测量,保证该处的导高符合技术标准。这样的检测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该测量方式属于静态测量,接触网的导高处于静止不变化的状态。但实际列车运行时,受电弓会对接触网施加一个120N左右的抬升力,接触线会因此上移3cm-5cm,所以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无法掌握列车动态时接触网的实际工况。
2)线岔处侧磨现象一直是接触网线岔检修作业的一个难题,日常的检修中只能依靠经验判断侧磨出现的位置和原因,从而对接触网柔性线岔装置处接触线导高、拉出值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成后也没有依据去证实线岔侧磨已经解决,只能通过后续进行复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网线岔检测装置,实现有效地对接触网线岔装置进行动态检测,规避线岔侧磨、钻弓的风险,提高接触网设备安全系数的目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接触网线岔检测装置,包括:整体抬升机构组件2,其设置在车梯8上,所述整体抬升机构组件2用于提供抬升力F2。检测机构组件3,设置在所述整体抬升机构组件2上,用于实时测量弓网接触压力值。受电弓5,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构组件3上,其与接触网的接触线7相接触,测量标尺组件4,设置在所述检测机构组件3上,位于所述受电弓5的侧边;所述测量标尺组件4用于测量所述接触线7的水平拉出值。
优选地,所述整体抬升机构组件2包括:第一底板201,第一顶板216,位于所述第一顶板216和所述第一底板201之间的第一中心交叉连杆组合结构。所述第一底板201通过连接紧固组件1与所述车梯8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中心交叉连杆组合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顶板216在竖直方向进行往复移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紧固组件1包括:第一卡爪101、第一手柄102、第二卡爪103和第二手柄104;所述第一卡爪101和所述第一手柄102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01的第二端;所述第一手柄102与所述第一卡爪101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0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卡爪101转动以抱紧所述车梯8上的一侧圆管。所述第二卡爪103和所述第二手柄104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20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手柄104与所述第二卡爪103连接,所述第二手柄104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卡爪103转动以抱紧所述车梯8上的另一侧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