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1674.5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9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彭光建;李素梅;赵建秀;蒋怀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30 | 分类号: | H01F27/30;H01F27/28;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4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中的 螺旋式 线圈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包括内、外双层螺旋线圈,每层螺旋线圈的多圈中,相邻两圈中其中一圈绕制完全后沿轴向升距再反向绕制完全。本发明在兼顾电磁性能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线圈高度,能够提高线圈的填充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中大部分螺旋式线圈(包括单螺旋、双螺旋及多螺旋)均是在绕线模上连续绕制而成,其间根据不同的螺旋类型进行换位,线圈首末出头在绕制后的线圈两端,线圈饼间均放置由绝缘纸板冲制或铣制而成的绝缘垫块形成轴向油道,以便散去线圈在变压器运行时所产生的热量,使变压器温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现有结构的螺旋式线圈存在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并且油道布置不合理,线圈的填充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变压器中螺旋式线圈存在的高度较高、填充率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包括内、外双层螺旋线圈,其特征在于:每层螺旋线圈分别由沿轴向绕制的多圈构成,相邻两圈中其中一圈绕制完全后沿轴向升距再反向绕制完全。
所述的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外双层螺旋线圈的出头均引向相同方向一侧。
所述的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外双层螺旋线圈之间有间隙,间隙中设置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油道。
所述的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个油道沿环向分布,相邻油道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
1、每层的螺旋线圈中,相邻圈绕制方向相反,在兼顾电磁性能的同时,有利于降低线圈高度。
2、取消线圈轴向油道,能够提高线圈的填充率。
3、将线圈出头布置在相同方向一侧,方便引线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内层线圈绕制后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变压器中的螺旋式线圈结构,包括内、外双层螺旋线圈1、2,每层螺旋线圈1、2分别由沿轴向绕制的多圈构成,相邻两圈中其中一圈绕制完全后沿轴向升距再反向绕制完全。内、外双层螺旋线圈1、2的出头3均引向相同方向一侧,本实施例中内、外双层螺旋线圈的出头3均从绕制时的起始端A方向引出。内、外双层螺旋线圈1、2之间有间隙,间隙中设置多个沿轴向延伸的油道4。各个油道4沿环向分布,相邻油道4之间填充有填充物。
如图1所示,以外层螺旋线圈1的绕制为例,其从下至上绕制,即外层螺旋线圈1的螺旋轴向为竖直,从起始端A开始第一圈1.1按顺时针方向(如第一圈1.1中箭头所示)绕制完成后,第一圈1.1的末端沿轴向升距后,再按逆时针方向绕制成第二圈1.2(如第二圈1.2中箭头所示),第二圈1.2绕制完成后第二圈1.2的末端沿轴向升距,再按顺时针方向绕制成第三圈(如第三圈1.3中箭头所示),依次类推绕制成外层螺旋线圈1,内层螺旋线圈2的绕制结构完全相同。每圈都绕制成完全的闭环,最上方的最后一圈无须再升距,最后一圈绕制成完全闭环即可。
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未经天威保变(合肥)变压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