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片DLP色轮用悬浮和旋转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1828.0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4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余思琛;成春晟;韩海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K21/16 | 分类号: | H02K21/16;H02K1/27;H02K1/24;H02K1/14;G03B21/20;G02B26/00;F16C32/0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片 dlp 色轮用 悬浮 旋转 一体化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片DLP色轮用悬浮和旋转一体化装置,包括色轮和空心转子,所述色轮与空心转子紧固在一起,能够与空心转子同步旋转;所述空心转子内部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有径向磁轴承定子、环形永磁体B、轴向磁轴承定子、环形永磁体A和双凸极电机定子;所述径向磁轴承定子上设置有径向磁轴承绕组,所述径向磁轴承绕组控制空心转子径向自由度;所述轴向磁轴承定子上设置有轴向磁轴承绕组,所述轴向磁轴承绕组控制空心转子轴向自由度和翻转自由度;所述双凸极电机定子上设置有双凸极电机绕组,所述双凸极电机定子控制空心转子与色轮的旋转。本发明实现了空心转子的全悬浮和旋转,减少了维护成本、摩擦损耗,降低了磁轴承系统的能量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光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片DLP色轮用悬浮和旋转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色轮是单片DLP投影机中独有的重要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将光源产生的白光分解为RGB三原色,提供给成像器件用于图像显示输出。作为单片DLP投影机中唯一的高速旋转设备,色轮对其驱动系统的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轴承由于定子与转子之间存在机械接触,在转速较高时存在着高能耗、高噪音的缺点,并且需要润滑和冷却。而投影机由于高压汞灯或氙灯光源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热源,支承轴承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投影机设计生产时必须完善轴承的冷却、维护、更换等条件,增加了单片DLP投影机小型化的难度。
磁轴承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定子铁心与转子铁心之间的磁场力来实现转轴的无接触支承。由于定、转子之间没有机械接触,磁轴承能承受的转速上限极高,只受制于转子材料本身刚性限制,在相同轴颈下,磁轴承能承受的转速比滚珠轴承大约高5倍,比流体动压滑动轴承高2.5倍;磁轴承功耗低,实验表明同等负载条件下,磁轴承的功耗是流体动压滑动轴承功耗的10%~20%;磁轴承精度高,其动态和静态性能均能实时可控,其回转精度可以达到0.1μm或更高;磁轴承适用工况范围广,对于极端高温和低温都有良好的适应性。
由于磁轴承的以上特点,如果能够将磁轴承应用于单片DLP投影机的色轮驱动,则具有普通轴承不可比拟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技术开发。
根据悬浮力是否可控,磁轴承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两种类型。被动型磁轴承主要利用磁性材料之间固有的斥力或吸力(如永磁材料之间,永磁材料与软磁材料之间)来实现转轴的悬浮,其结构简单,功率损耗少。主动型磁轴承主要是通过主动控制定、转子之间的磁场力来实现转轴的稳定悬浮,具有刚度大、悬浮精度高的优点。
在驱动色轮旋转方面,目前成熟应用的高速电机主要有:感应电机、永磁电机和磁阻电机。
感应电机无需位置传感器,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容易启动,容量大,成本较低,可在高温情况下长时间运行。然而感应电机的工作依赖于转差,必然存在比较大的铁耗,特别是在高速运行下,转子的涡流会很大,电机的效率降低。同时,散热设计比较困难,转子热量得不到有效释放,长时间高温下运行,定转子材料容易热疲劳,机械强度降低。
永磁电机利用永磁体建立磁场,无励磁系统,效率高,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功率因数高,机构简单,运行可靠。但是由于永磁体位于转子上,不利于高速运行,此外散热条件的限制会使永磁转子温度过高,会造成不可逆退磁。
开关磁阻电机转子结构简单,不存在绕组以及永磁体,高速运行能力强。然而由于其本身结构简单,磁阻差距明显,转矩脉动加大,转矩脉动噪声和机械损耗也增多。同时,表面结构凹凸不平,使得高速运行下,损耗大,效率偏低。
传统的磁悬浮电机系统主要由两个径向磁轴承、一个轴向磁轴承和高速电机组成,相互之间在电磁方面是独立的,转子的轴向长度较长,难以实现较高转速下的稳定运行。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单片DLP色轮用悬浮和旋转一体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18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部支撑辅助站立装置
- 下一篇:用于汽车主动降噪系统的降噪参考信号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