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呼叫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3003.2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1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易奇志;王通晓;姜延锋;张宏;周大志;孟慧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捷(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甘章乖;邵栋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呼叫 控制系统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呼叫控制方案,该方案采用的系统至少包括了会话边界控制单元、交换单元、呼叫服务单元和呼叫服务门户单元,用于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呼叫控制服务,所述交换单元和呼叫服务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交换单元和呼叫服务单元一一对应。通过共享的消息队列和内存数据库以及合理的交互处理流程,可以方便地跟踪呼叫状态,并对各个呼叫进行全局的管理,以适应分布式场景下交换单元和呼叫服务单元按需进行水平扩展的需求,使得本申请的方案可以通过廉价的计算资源按需水平扩展,提升并发处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里,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是最核心的两大类功能。随着云计算平台的成熟和网络的普及,把传统的语音通信系统迁移到云端有非常多的好处,例如云资源可以按需付费,不需要昂贵的专用设备,节约设备成本以及运维成本。
现有互联网的语音通信平台大部分使用了开源的软交换系统,如FreeSWITCH(以下简称FS),FS是一个独立的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小型语音交换机),单个处理节点的处理能力有限,往往只有300-500并发呼叫处理的能力。如果提升单个虚拟机的处理能力,就和传统单一节点的架构一样,无法发挥云计算的优势。因此,互联网的语音平台很多采用了分布式处理模式,但是目前并没有用于对分布式语音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控制的成熟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控制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以解决目前缺少对分布式语音呼叫系统进行呼叫控制的成熟方案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呼叫控制系统,该系统至少包括会话边界控制单元、交换单元、呼叫服务单元和呼叫服务门户单元,用于为上层业务系统提供呼叫控制服务,所述交换单元和呼叫服务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交换单元和呼叫服务单元一一对应;
所述会话边界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终端发起的呼叫向一个交换单元发送第一呼叫请求;
所述交换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边界控制单元发送的第一呼叫请求创建相应的呼叫标识和呼叫事件,以及对第二呼叫请求进行处理,完成呼叫;
所述呼叫服务单元,用于将对应交换单元创建的呼叫事件发送至消息队列,以使所述上层业务系统从消息队列中获取订阅的呼叫事件进行相应处理;将呼叫标识保存至内存数据库;以及控制对应的交换单元对第二呼叫请求进行处理,完成呼叫;
所述呼叫服务门户单元,用于获取来自上层业务系统的第二呼叫请求,在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是基于所述呼叫事件对应的第一呼叫请求进行后续操作的请求时,在内存数据库中查找对应的呼叫标识,并根据所述呼叫标识将第二呼叫请求发送给对应的呼叫服务单元;在所述第二呼叫请求是用于发起新呼叫的请求时,创建相应的呼叫标识保存,并将包括所述呼叫标识的第二呼叫请求发送给一个呼叫服务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内存数据库还存储有呼叫的上下文信息;
所述呼叫服务门户单元,还用于在交换单元发生故障时,根据负载情况确定用于替代的交换单元,并向用于替代的交换单元所对应的呼叫服务单元发送包括目标呼叫标识的恢复命令,其中,所述目标呼叫标识对应于故障的交换单元所管理的呼叫;
所述呼叫服务单元,还用于在其对应的交换单元确定为替代的交换单元时,基于目标呼叫标识从内存数据库中查找呼叫的上下文信息,并根据所述上下文信息控制对应的交换单元恢复目标呼叫标识对应的呼叫。
进一步地,所述会话边界控制单元,用于在获取到外部终端发起的呼叫时,根据负载情况从多个交换单元中确定一个交换单元,并根据终端发起的呼叫向所述交换单元发送第一呼叫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捷(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慧捷(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30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