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3775.6 | 申请日: | 202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6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倪敏跃;张盼盼;张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敏跃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7/10;B32B37/08;B32B38/16;B32B38/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干胶 标签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由框体、绷紧式涂胶装置、两个压制装置、底纸收集辊、基材收集辊、电动辊和擦拭棉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复合过程中,人工涂刷难以保证胶粘剂能够均匀涂抹在基材背面,且一些灰尘可能随着胶粘剂附着到了基材背面,同时人工涂刷容易产生酸麻感,不适合长时间的流水线生产,且在胶粘剂涂刷后将基材、底纸压制时,通常采用上下模具靠拢直压的方式进行压制,这种压制方式容易造成压制区域的胶水被四散挤压出来,导致之前已复合的不干胶标签在多余胶水的挤入下出现二次分开的情况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干胶标签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不干胶标签同传统的标签具有不用刷胶、不用浆糊、不用蘸水、无污染、节省贴标时间等优点,应用范围广,方便快捷。不干胶是一种材料,也叫自粘标签材料,以基材为面料,背面涂有胶粘剂,以涂硅保护纸为底纸的一种复合材料,并经印刷、模切等加工后成为成品标签。
在传统的基材、底纸复合时,通常将胶粘剂人工涂刷在基材的背面,但是,人工涂刷难以保证胶粘剂能够均匀涂抹在基材背面,且一些灰尘可能随着胶粘剂附着到了基材背面,同时人工涂刷容易产生酸麻感,不适合长时间的流水线生产,且在胶粘剂涂刷后将基材、底纸压制时,通常采用上下模具靠拢直压的方式进行压制,这种压制方式容易造成压制区域的胶水被四散挤压出来,导致之前已复合的不干胶标签在多余胶水的挤入下出现二次分开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可以解决传统的复合过程中,人工涂刷难以保证胶粘剂能够均匀涂抹在基材背面,且一些灰尘可能随着胶粘剂附着到了基材背面,同时人工涂刷容易产生酸麻感,不适合长时间的流水线生产,且在胶粘剂涂刷后将基材、底纸压制时,通常采用上下模具靠拢直压的方式进行压制,这种压制方式容易造成压制区域的胶水被四散挤压出来,导致之前已复合的不干胶标签在多余胶水的挤入下出现二次分开的情况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其使用了一种复合设备,该复合设备包括框体、绷紧式涂胶装置、两个压制装置、底纸收集辊、基材收集辊、电动辊和擦拭棉,采用上述复合设备对不干胶标签的制作方法如下:
S1、输送: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带动底纸收集辊、基材收集辊同步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底纸收集辊上的底纸材料、基材收集辊上的基材同时输送;
S2、吸尘、涂胶:通过重力辊对输送过程中的基材进行绷紧式输送,通过吸尘机构对基材即将涂胶的一面进行吸尘处理,之后通过涂胶机构对其均匀涂胶;
S3、复合:涂胶后的基材与底纸材料相接触,在两个压制装置的相向运动下对接触的基材与底纸材料进行压制复合,从而形成不干胶标签;
S4、收集:通过电动辊将成型的不干胶标签进行成卷收集。
框体的中部安装有绷紧式涂胶装置,框体的右端通过销轴与基材收集辊连接,框体的下端通过销轴与底纸收集辊连接,框体的左端设有两个压制装置,且两个压制装置上下对称布置,框体的外侧壁安装有电动辊,电动辊位于压制装置的左方,框体的左端开设有输出口,输出口位于压制装置的左方,输出口上嵌入有外框,外框的前后两端安装有擦拭棉。
所述的绷紧式涂胶装置包括伸缩架、重力辊、第一转轴、第一输送筒、第二转轴、第二输送筒、吸尘机构、第三转轴、涂胶机构和联动机构,伸缩架安装在框体上,伸缩架的下端通过销轴与重力辊连接,框体上从左往右依次布置有第二转轴、第三转轴、涂胶机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框体之间为轴承连接,第一转轴上安装有第一输送筒,第二转轴与框体之间为轴承连接,第二转轴上安装有第二输送筒,第三转轴与框体之间为轴承连接,框体上安装有吸尘机构,吸尘机构位于第三转轴的上方,框体上安装有涂胶机构,框体的前端外侧壁上安装有联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敏跃,未经倪敏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37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