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轻度退化星星草草甸植被固碳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4003.4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4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丰;曹宏杰;黄庆阳;谢立红;邢军会;曾昭文;刘赢男;罗春雨;徐明怡;柴春荣;李海军;马玲;董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79/00 | 分类号: | A01B79/00;A01B79/02;A01G20/00;C09K17/32;C09K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陈新胜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轻度 退化 星星 草草 植被 固碳量 方法 | ||
一种提升轻度退化星星草草甸植被固碳量的方法,一、采用预定生态制剂在当年的4月上旬或中旬对预定区域内无覆盖或植物覆盖率低处进行施用;二、采用预定肥料在当年的4月上旬或中旬对施用所述预定生态制剂后的土地进行施用;三、将预定草籽在当年的4月末或5月初对施用所述预定肥料后的土地进行播种;四、后期管护,主要为播种期浇水。本发明能有效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提高植被的生产力与固碳能力,提升植被固碳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轻度退化星星草草甸植被固碳量的方法,属于草原碳汇减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碳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循环物质,大多以CO2的形式在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进行迁移和转化,并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然而,由于以农业垦殖、过度放牧、化石燃料燃烧等为主导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急剧增加,破坏了全球碳循环的平衡,在减少碳汇的同时增加了碳源,使全球气候发生改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增加陆地对CO2的固定,减少其碳排放,争取更多的碳排放权成为世界各国亟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影响者,草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4%,占全球植被生物量的36%,其固定的碳量是预测碳氧化气体的吸收和排放的关键要素。我国草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1.7%。草地生态系统地理位置多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并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上,在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草地85%以上的有机碳分布于高寒地区和温带地区,由于高纬度和高海拔草原全年平均处于低温环境,土壤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碳储量相对较高。因此,这些区域被认为可能是我国陆地生态系统一个重要的碳汇。随着诸如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干扰和全球气温增高的影响,使区域土壤碳库碳释放的速率增加,使该区域草原碳“汇”与碳“源”性质之间关系存在了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高纬度干旱草原,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更为剧烈,并且剧烈人为干扰也造成草原退化严重,草地植被覆盖度下降,二者协同,加速了土壤中碳释放速度,增加了大气CO2的浓度,使草地碳汇作用减弱。
松嫩草原是我国东北三大草原和全国十大重点牧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粮食基地和能源基地。然而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渡需求,以开荒、垦建、超载过牧等为代表的人类导致松嫩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盐碱化和沙化”问题尤为严重,植被固碳能力严重下降。国内外对草地生态系统固碳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大多研究集中在关于碳循环、温室气体排放、土壤碳氮等基础理论研究,有关草原植被固碳增汇技术方面的研究尚为欠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提升轻度退化星星草草甸植被固碳量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提升轻度退化星星草草甸植被固碳量的方法,
步骤一、采用预定生态制剂在当年的4月上旬或中旬对预定区域内无覆盖或植物覆盖率低处进行施用;
步骤二、采用预定肥料在当年的4月上旬或中旬对施用所述预定生态制剂后的土地进行施用;
步骤三、将预定草籽在当年的4月末或5月初对施用所述预定肥料后的土地进行播种;
步骤四、后期管护,主要为播种期浇水。
本发明突出特点是针对星星草草甸植被退化造成的植被碳汇能力下降、固碳量降低问题,采用优势种重建、施用生态制剂与厩肥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改善植被的生长环境,提高植被的生产力与固碳能力,提升植被固碳量。2017年,在松嫩平原开展实验,2018年和2019年连续监测结果表明,较对照星星草草甸(未采取任何技术措施)植被固碳量提高了20%~30%,本发明适用性广,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农户均可承受,可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及我国碳汇履约提供科学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