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4492.3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55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争光;李泰来;杨琳;吴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7/92 | 分类号: | B01F27/92;B01F27/2123;B01F35/10;B01F35/213;B01F35/30;B01F35/71;A01C23/04;B01F10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大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7 | 代理人: | 徐杨松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旋管 式混肥 系统 | ||
1.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肥桶(1)、螺旋管式混肥管(2)、储肥器(3)和旋转驱动机构(4),所述混肥桶(1)的桶底设有排肥管(110),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布置于所述混肥桶(1)内,且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相连,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下端与排肥管(110)相连通;所述储肥器(3)向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内供给肥料,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管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管壁上分布若干直径小于肥料颗粒的最小直径的孔洞(210);
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管壁上所分布的孔洞(210)的大小自上而下逐渐缩小,螺旋管式混肥管(2)管壁上的孔洞(210)的形状为米字型;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上半径大于下半径,且螺距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桶(1)的内直径比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最大外径大0.8-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肥罐(5),所述排肥管(110)的出口与所述集肥罐(5)相连,所述排肥管(110)上设有第三阀门(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旋转轴(410)、传动链(420)、支撑梁(430)和电机(440),所述支撑梁(430)架设于所述混肥桶(1)的桶口处,所述旋转轴(410)与所述支撑梁(430)转动连接,所述电机(440)固定于所述支撑梁(430)上,所述电机(440)与所述旋转轴(410)通过传动链(420)相连;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环绕所述旋转轴(410)布置,且其上端与所述旋转轴(410)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支撑杆(6),各支撑杆(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和所述旋转轴(4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410)上半部分空心,下半部分实心;所述螺旋管式混肥管(2)的上端与所述旋转轴(410)空心部分的内腔连通;所述储肥器(3)设置于所述旋转轴(410)的上端,且其出肥口与旋转轴(410)空心部分的内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肥器(3)的出肥口上设有第一阀门(3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管式混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肥桶(1)的底部设有施肥管(120),所述施肥管(120)上安装第二阀门(121)和EC传感器(7);还包括液位传感器(8)和控制柜(9),所述液位传感器(8)布置于所述混肥桶(1)内,所述第二阀门(121)、所述EC传感器(7)、所述液位传感器(8)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4)分别与所述控制柜(9)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49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除尘功能的环保型废物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稻草编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