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4767.3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82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九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59/00 | 分类号: | A01N59/00;A01N25/08;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苏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7 | 代理人: | 杨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散 变色 纳米 抗菌剂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技术方案先通过制备多孔二氧化钛颗粒作为材料的负载基体材料,该基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孔隙结构,其内部孔道排列基本上无序,孔壁组成为无定型,但其一维孔道彼此交叉形成三维立体交叉排列的蠕虫状孔道结构,有利于负载材料分子在其孔道内扩散,同时本发明技术方案采用了硝酸银与纳米硅溶胶复合制备复合溶胶体系,该体系有效负载值多孔基体材料内部,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改善负载银离子的数量,使其抗菌性能更加优异,同时材料的有效负载和包覆至材料孔隙内部,经固化后的负载纳米抗菌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抗菌性能,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抗菌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银离子与细菌接触反应,造成细菌固有成分被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从而导致细菌死亡。由于微生物的细胞膜常带有负电荷,银离子能依靠库伦引力牢固吸附在细胞膜上,而且银离子还能进一步穿透细胞壁进入细菌内,并与细菌中的巯基反应,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破坏细菌的细胞合成酶的活性,使细胞失分裂增殖能力而死亡,同时银离子也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传输系统。当菌体失去活性后,银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效果持久。
但是现有的银纳米材料由于含有银的成分,对光比较敏感,在光照下易发生变色现象,含银添加到抗菌产品中后,也易与添加剂中的硫、磷等反应变色。变色问题严重影响了抗菌制品的外观性能。同时由于纳米银分散性能不佳,导致材料分散不均,易团聚降低材料整体性能,所以对其进行改性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S1、取异辛烷、卵磷脂、异丙醇钛为原料,混合后收集得凝胶液并高温煅烧处理制备基体颗粒;S2、对基体颗粒干燥后采用去离子水、盐酸、环氧氯丙烷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进行改性,制备的改性基体颗粒;S3、通过去离子水、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硝酸银溶液、水合肼和硝酸银溶液制备混合溶胶液,再通过混合溶胶液负载硝酸银溶液后,制备得基体液,通过基体液、TEOS、氨水和无水乙醇置制备混合溶胶液;S4、将混合溶胶液与改性基体颗粒混合并干燥固化,制备得高分散抗变色型纳米银抗菌剂材料。
步骤S1所述的异辛烷、卵磷脂、异丙醇钛制备的混合比例为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分别异辛烷、6~8份卵磷脂和3~5份异丙醇钛。
步骤S1所述的高温煅烧处理为取凝胶液并置于马弗炉中,按5℃/min升温至400~500℃,保温反应并再按2℃/min升温至520~550℃,保温反应3~5h。通过制备多孔二氧化钛颗粒作为材料的负载基体材料,该基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孔隙结构,其内部孔道排列基本上无序,孔壁组成为无定型,但其一维孔道彼此交叉形成三维立体交叉排列的蠕虫状孔道结构,有利于负载材料分子在其孔道内扩散,使用该材料作为材料负载基体,首先是其具有优异的负载性能。
步骤S2所述的改性具体步骤为:S21、取基体颗粒并干燥制备得干燥基体颗粒,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45~50份去离子水、1~2份质量分数1%盐酸、45~50份环氧氯丙烷和10~15份干燥基体颗粒置于烧杯中,搅拌混后并用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调节pH至7.0,搅拌混合并收集混合液;S22、按质量比1:15,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至混合液中,再在200~300W下超声分散10~15min后,在45~55℃下保温反应5~8h,过滤并收集下层沉淀,干燥6~8h制备得改性基体颗粒;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材料内部中含有的OH-基团负载至材料孔道内部,使其固化并包覆孔道孔隙内部,改善材料孔道结构的牢固性能的同时,提高材料的吸附量,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吸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九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九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7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