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4925.5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南;蔡霜;李建生;钟熹;桂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20/40 | 分类号: | G16H20/40;G06T19/00;G06F3/01;A61N1/36;A61F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长星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62 | 代理人: | 梁桂萍 |
地址: | 51009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听觉 智能 训练 方法 | ||
1.一种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所述的训练方法是通过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装置完成,所述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装置具有训练室(1)、显示装置(2)、触觉模拟装置(3)、温度控制装置(4)、位置变换装置(5)、智能输入装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训练室(1)为患者提供相对封闭的虚拟现实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扰;所述的显示装置(2)能够显示多种声音场景,所述的触觉模拟装置(3)能够根据所述的显示装置(2)的场景,模拟相应的触觉环境;所述的温度控制装置(4)能够根据显示装置(2)目前的场景信息,模拟环境温度;所述的位置变换装置(5)用于承载患者,当显示装置(2)将听力训练的患者带入到当前场景时,所述的位置变换装置(5)能够实时改变患者的姿态,让患者产生振动、冲击、颠覆的感觉;所述的智能输入装置(6)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智能训练模式,并控制置于耳中的便携式刺激设备(7)工作,所述的便携式刺激设备(7)具有机械刺激构件,所述的机械刺激构件用于使用多个分开的机械刺激通道向患者的脑组织施加多个机械刺激信号;所述机械刺激构件包括用于产生脑组织的惯性振动的压电振动元件(8),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8)为多片式结构,在所述压电振动元件(8)的前端设置有振动板(9);所述的机械刺激构件还包括支座(10)和固定部件(11),所述的固定部件(11)设置在所述的支座(10)的一端,在所述的支座(1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振动偶联杆(12),所述的振动偶联杆(12)的端部设置有底座(13),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8)固定在所述的底座(13)中;在所述的机械刺激构件外侧设置有电刺激构件(7),所述的电刺激构件(7)用于电刺激患者的听力神经组织;所述的听觉修复训练装置还包括驱动电路(8),通过所述的驱动电路(8)驱动所述的机械刺激构件中的压电振动元件(8)和电刺激构件(7);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装置还包括植入主外壳,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8)和所述的电刺激构件(7)设置在所述的植入主外壳内部,所述的支座(10)具有支座(10)长臂(9),所述的支座(10)为大致Z形结构,所述的多片式压电振动元件(8)包括靠近振动板(9)的次级压电振动元件和远离振动板(9)的初级压电振动元件,所述的初级压电振动元件响应所述的次级压电振动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电振动元件(8)轴向长度为4mm左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板(9)的面积大约为2mm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刺激通道之一的脑组织包括硬脑膜组织、脑脊液和内耳组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耳组织包括前庭组织、骨组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组织包括颞骨组织和颅骨组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修复听觉的智能训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听力神经组织包括耳蜗神经组织、包括脑干组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9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