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式模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5388.6 | 申请日: | 202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9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斯昕;肖斯熔;肖纹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08 | 分类号: | E04G11/08;E04G17/065;E04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构造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式模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叠式模板构造包括分层模板、水平拉杆组件、封堵条、竖撑杆围框和竖撑杆;上下两块分层模板竖向对拼时预留出的用于安装水平拉杆组件的端头机构的模板缝道;水平拉杆组件的端头机构横向装置于模板缝道上,在模板缝道的内侧封堵有封堵条;模板缝道的外侧设置有竖撑杆围框,所述竖撑杆围框为C型结构,所述竖撑杆围框的两端设置有围框垫,所述围框垫设在模板缝道内,并经螺栓与上下两块分层模板的水平肋沿相连接;竖撑杆竖直地穿设在竖撑杆围框内,并经楔块楔紧。本发明的叠式模板构造不仅不需要在模板上钻孔,就能实现模板的相互拉结,并能实现快速、准确对位,各零部件都可以实现工厂化预制和组装,便于标准化,现场施工简便,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式模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浇砼结构中,竖向构件(例如墙体、柱体、深梁等)的侧模板需承受未凝砼的水平推力。为了解决支模问题,现在多数利用水平拉筋来平衡对应双侧的水平推力,由于水平拉筋受力可靠,构造简洁,得到广泛的欢迎和应用。
但普通的水平拉筋在模板中的安装和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模板要留出或钻出水平拉筋的穿孔,才能实现拉结。而这些孔要如何封堵,以及带有穿孔的模板后期如何才能更好重复利用,依然是个很不好解决的问题。
二是相对应两侧面上的对应穿孔比较难做到快速、准确对位,造成水平拉筋的穿孔对位难度大,施工费时多,效率低。
三是水平拉筋与模板穿孔结合位置多变,较难实现模板构造标准化,水平拉筋工具化。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叠式模板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的叠式模板构造不仅不需要在模板上钻孔,就能实现模板的相互拉结,并能实现快速、准确对位,各零部件都可以实现工厂化预制和组装,便于标准化,现场施工简便,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叠式模板构造,包括分层模板、水平拉杆组件、封堵条、竖撑杆围框和竖撑杆;所述分层模板包括模板本体和垂直设置在模板本体上下端的水平肋沿,上下两块分层模板竖向对拼时预留出的用于安装水平拉杆组件的端头机构的模板缝道;所述水平拉杆组件的端头机构装置于上下两块分层模板的水平肋沿所形成的模板缝道上;除所述端头机构外,所述模板缝道的内侧封堵有封堵条;所述模板缝道的外侧设置有竖撑杆围框,所述竖撑杆围框为C型结构,所述竖撑杆围框的两端设置有围框垫,所述围框垫设在模板缝道内,并经螺栓与上下两块分层模板的水平肋沿相连接;所述竖撑杆竖直地穿设在竖撑杆围框内,并经楔块楔紧在竖撑杆围框与分层模板的上、下肋形成的封闭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水平拉杆组件包括用于预埋在砼内的杆件,所述杆件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形成螺纹连接段,所述螺纹连接段自内向外依次安装有弹性防水垫、内承力螺帽、墙筋定位拉钩、模头底垫和模头隔膜,所述螺纹连接段的外端部还与端头机构相连接,所述端头机构包括锥形模头、螺筒杆、螺筒杆定位套垫、附加垫、拼装跨孔垫和外螺帽,所述锥形模头的内端小而外端大,所述锥形模头内端与螺纹连接段的外端部相互螺接,所述螺筒杆水平连接在锥形模头的外端中部,所述螺筒杆定位套垫安装在螺筒杆中部,使用时,所述螺筒杆定位套垫夹在上下两块分层模板之间,用于垫隔上下两块分层模板并定位螺筒杆,所述螺筒杆的外端安装拼装跨孔垫和外螺帽,使得上下两块分层模板能够同时被锥形模头以及拼装跨孔垫和外螺帽所夹持固定。
优选地,所述墙筋定位拉钩是将一根拉结钢筋的一端热加工完成一个套环,套环内孔与杆件直径相匹配,使套环能够套置在杆件上,拉结钢筋余下的直线段在使用时与墙筋缠绕连接。
优选地,所述拼装跨孔垫的上下部跨接在上下两块模板的水平肋沿上,所述拼装跨孔垫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螺筒杆匹配,所述拼装跨孔垫是由左右两半体经暗销拼装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未经福州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5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