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水力循环修复过程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7146.0 | 申请日: | 202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8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婷婷;李韬;陈展;宋晓光;吴育林;张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2 | 分类号: | B09C1/02;G01N33/24;G01N3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水力 循环 修复 过程 效果 分析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原位水力循环修复过程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污染类型和分布,确定监测指标参数;
b、基于地块特征模型设计水力循环系统,并设计在线监测系统;
c、现场调试与安装所述水力循环系统,布置所述在线监测系统;
d、启动所述水力循环系统和所述在线监测系统,分别进行水力循环修复和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根据所述污染类型,选定相应的所述监测指标参数;
e、根据污染物的初始检测浓度,计算出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最大浓度X0,基于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最大浓度X0,对所述水力循环修复过程进行划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原位水力循环修复过程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水力循环修复过程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全面抽提阶段,所述第一阶段初始地下水中所述污染物浓度高,且所述污染物浓度及表征指标值呈现剧烈变化或波动情形,整体运行进行全面抽提;
2、第二阶段:为水力循环连续抽提注入阶段,所述第二阶段地下水中所述污染物浓度持续稳定下降,进行连续地抽提注入;基于反馈控制的研究,所述第二阶段采取加压回灌的控制措施;
3、第三阶段;为水力循环间歇抽提注入阶段,当土壤孔隙水中所述污染物浓度小于等于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最大浓度X0时,从所述第二阶段进入所述第三阶段;当所述第三阶段地下水所述污染物浓度下降缓慢接近稳定时,进行间歇抽提注入的水力循环作业,以促进土壤中所述污染物解析至地下水中,待土壤中所述污染物解吸,地下水中所述污染物浓度上升后,再开启抽提工作,反复多次进行抽提工作,待至地下水中所述污染物浓度稳定不变或趋近于0时停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原位水力循环修复过程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最大浓度X0通过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进行估算获得;
所述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估算公式为:
,
式中:
: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cm³/g;
:土壤固相-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cm³/g;
:非饱和土层土壤中孔隙水体积比,无量纲;
:非饱和土层土壤中孔隙空气体积比,无量纲;
:亨利常数,无量纲;
:土壤容重,kg/dm³;
其中:
,
,
,
式中:
:土壤有机碳-土壤孔隙水分配系数,L/Kg或cm³/g;
: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无量纲;
:土壤有机质含量,g/kg;
e:土壤孔隙比;
G:土壤比重;
其中,取e值,+为0,得所述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估算公式为: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原位水力循环修复过程效果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计算所述土壤-地下水中污染物分配系数的上限和下限,并根据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的初始检测浓度,计算出土壤孔隙水中的所述污染物最大浓度X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714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