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7366.3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0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王飞名;张安宁;孔德艳;刘国兰;余新桥;罗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5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张秋菊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稻瘟病 基因 pi25 kasp 分子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Pi25基因编码区的775bp和2687bp处目的基因关键特异性位点设计两对引物Pi25‑K775和Pi25‑K2680/2687,以水稻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信号扫描分析,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分型。本发明利用基于KASP反应原理及抗感材料Pi25基因编码区内的单碱基差异设计的KASP标记能高通量的对水稻材料进行Pi25基因检测,两对KASP分子标记能相互验证,避免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达到更高的准确率。具有简便、可靠、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的显著优点,适用于Pi25基因的鉴定分型和抗水稻稻瘟病品种的辅助选择育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KASP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稻瘟病是目前水稻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真菌性病害之一,在世界种植水稻的各稻区均有分布并持续发生,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给粮食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实践表明,培育和推广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安全和环保的措施。
传统的水稻抗病育种是通过抗性鉴定对植株进行表型选择,耗费时间长,且易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鉴定结果容易造成误差,选择效率较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简单有效,可以降低育种成本,缩短选育周期,亦可进行有目的的多基因聚合,提高育种效率。目前文献报道中主要利用的标记类型为CAPS标记(王慧梅等,作物学报,38(11):1960-1968),连锁标记(RM3330,SA7和Si1370C)(朱玉君等,福建稻麦科技,2010,28(01):1-3),特异性显性标记(专利号:200910152617.4),和特异性共显性标记(申请号:201610014679.9)。在实践应用中,CAPS标记需要酶切,过程繁琐;连锁标记存在多态率较低,差异较小的缺点,特异性标记限制条件较多,扩增不稳定,以上标记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EB或聚炳烯酰胺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
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 KASP)分子标记是一种基于SNP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KASP技术具有稳定性好和准确性高、高通量,检测成本较低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He et al,Methods Mol Biol,2014,1145,75-86)。Pi25基因源自籼稻品种谷梅2号,是克隆的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之一,对稻瘟病具有广谱抗性,对于培育具有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Chen et al,J GenetGenomics,38:209-216)。开发与抗稻瘟病基因Pi25共分离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及建立高效、环境友好的相关检测体系,则对促进Pi25基因在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KASP分子标记,具有简便、可靠、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的显著优点,而且本发明的两对KASP分子标记能相互验证,避免实验过程中的误差,达到更高的准确率,可应用于筛选、鉴定或培育抗水稻稻瘟病品种中。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KASP分子标记,包括SEQ ID NO.1和SEQ ID NO.2两段核苷酸序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扩增上述分子标记的引物组,包括Pi25-K775引物组和Pi25-K2680/2687引物组;
所述Pi25-K775引物组为:
Pi25-K775-F1:5’-AATGATCGGAAGAAAGACTTCCCAG-3’、
Pi25-K775-F2:5’-AATGATCGGAAGAAAGACTTCCCAA-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未经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73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