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7602.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1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键鑫;邓佳瑞;孙兆龙;李达;熊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00 | 分类号: | H02J50/00;H02J7/00;H05K5/02;H01M10/613;H01M10/623 |
代理公司: | 重庆金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3 | 代理人: | 李梅 |
地址: | 43003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电能 传输 装置 及其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无线充电设备,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无线充电设备的顶部,所述底座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配合限位机构使用的限位柱,所述底座两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本发明通过固定座、摆动板、压块、连接板、固定绳、挤压板、固定柱、定位板和第一弹簧的配合,便于使用者利用第一弹簧的弹性回弹,从而带动摆动板同时向内侧摆动,进而带动压块同时向内侧摆动并对手机进行快速限位,提高了装置的限位效果,避免手机在无线充电设备的表面充电时,使用者不小心触碰到手机,从而使手机跌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非接触电能传输是指通过发射器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中继能量(如电磁场能、激光、微波及机械波等),隔空传输一段距离后,再通过接收器将中继能量转换为电能,实现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方式,根据能量传输过程中中继能量形式的不同,无线电能传输可分为:磁(场)耦合式、电(场)耦合式、电磁辐射式(如太阳辐射)、机械波耦合式(超声)。
现在市面上广泛使用的无线充电设备同样属于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的一种,然而传统的无线充电设备大多只能将手机放置在其上进行充电,无法对手机进行限位,从而导致使用者在不小心触碰到手机时,会使手机跌落,进而使手机损坏,会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手机在充电过程中,若是无线充电设备不平,会使手机滑落,从而会影响手机的正常充电。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限位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电能传输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栓接有无线充电设备,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位于无线充电设备的顶部,所述底座内腔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配合限位机构使用的限位柱,所述底座两侧的中心处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正面中心处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座、摆动板、压块、连接板、固定绳、挤压板、固定柱、定位板和第一弹簧,所述底座顶部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通过活动座活动连接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相向的一侧栓接有压块,所述摆动板的外侧栓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的中心处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腔系设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贯穿第一通孔并栓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两侧与底座内腔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挤压板正面的两侧均栓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正面贯穿第二通孔并栓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背面与底座的正面活动连接,所述定位板的正面栓接有把手,所述摆动板底部的内侧栓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摆动板的一侧与固定座相向的一侧栓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嵌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底座顶部正面和背面的中心处均栓接有固定框,所述散热风扇位于固定框的内腔,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嵌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底座两侧中心处的正面和背面均栓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相向的一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的表面与固定绳的表面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正面的中心处开设有配合限位柱使用的第三通孔,所述限位柱的表面缠绕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正面与挤压板的背面栓接,所述第二弹簧的背面与底座内腔的背面栓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腔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均栓接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的表面与固定绳的表面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柱位于挤压板的背面。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周均栓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的底部栓接有吸盘,所述压块的底部粘接有防护垫,所述底座正面和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栓接有支撑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7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