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零价铁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8240.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帆;朱宏斌;武际;万水霞;蒋光月;王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涂华明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零价铁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其为纳米零价铁复合改性材料,所述复合材料材料包括壳聚糖、亲水改性生物炭和纳米零价铁。此外,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和用于改良Cr(VI)污染土壤的用途。该土壤改良剂更有效降低土壤中的Cr(VI)含量;同时易溶态铬向固态铬的转化比例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零价铁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铬(Cr)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元素,也是生物毒性最为严重的重金属元素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铬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镀、冶金、纺织、涂料、医药、印染等行业。由于含铬废水的排放以及含铬污泥的渗漏等因素,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土壤铬污染状况十分严重。
在土壤环境中,铬元素的主要价态是三价(Cr(III))和六价(Cr(VI));后者更被国际癌症研究署列为第I类致癌物。铬元素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品,而且经由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和富集,对人类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其中,Cr(VI)毒性是Cr(III)的100倍以上。
Cr(VI)的离子形式为CrO42-或Cr2O72-。由于这类离子带有负电荷,不容易被土壤矿物和胶体所吸附,吸附率通常只有8.5-36.2%。大多数Cr(VI)游离在土壤间隙中,具有较高的水溶性、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因而也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因此,有效改良铬污染土壤的关键所在是如何降低土壤中Cr(VI)的含量。
近年来,纳米零价铁因为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较高的还原活性,已经逐渐用于Cr(VI)污染土壤的改良方面。根据文献报道,当土壤中Cr(VI)含量较低(例如10mg/kg)时,经过一定时间改良,Cr(VI)的去除率甚至高达100%。
然而,纳米零价铁改良Cr(VI)污染土壤,会造成土壤板结并且释放过量铁离子,引起二次污染,从而不利于土壤的再利用及农作物的再生长。另一方面,纳米零价铁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同时具有磁性,容易团聚成大颗粒,同时与土壤中的水和氧气发生反应形成钝化层。基于上述两方面原因,迫切需要提高纳米零价铁还原Cr(VI)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将纳米零价铁与有机肥或碳基材料联合使用来克服这一难题。VemulaMadhavi等人将CMC-纳米零价铁与农场粪肥混合改良Cr(VI)污染的土壤。结果显示,当CMC-纳米零价铁的量从0.1mg·100g-1增至0.3mg·100g-1和农场粪肥的量从50mg·100g-1增加到100mg·100g-1时,Cr(VI)的还原率可从60%增加到80%。
中国专利申请CN106179202A公开了一种铁基-氨基复合改性生物炭材料及制备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为:将农林废弃物依次经晾干、破碎、加热碳化、筛分、盐酸处理去除盐分,得到预处理的生物炭,然后将其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浓酸混合液中硝化,得到硝化的生物炭,再经还原剂进行还原,得到氨基生物炭;将所得氨基生物炭浸泡在含铁化合物的溶液中平衡一段时间,在搅拌和通入惰性气体的条件下加入还原剂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铁基-氨基复合改性生物炭材料。所得到的铁基-氨基复合改性生物炭材料是环境友好材料,并且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适合用于中低浓度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8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