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59059.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1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郑云峰;纪建华;于湛川;方刚;程利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10 | 分类号: | B01D3/10;B01D3/14;B01D3/32;B01F15/00;B01J3/00;B08B9/08;C07F7/08;C07F7/18;C07F7/2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周培培 |
地址: | 324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硅烷偶联剂 连续 化生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包括混合釜、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第二分馏釜、反应器、精馏釜及起吊机构,所述混合釜顶端面安装设置有底端面呈斗状结构的进料斗,所述混合釜内部底端水平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面与混合釜顶壁之间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两侧水平固定有多块第一搅拌板,多块所述第一搅拌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有与混合釜内侧壁滑动抵接的第一刮板,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驱动连接有固定在混合釜顶端面上的第一电机,所述混合釜内部顶端水平设置有喷淋板。该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结构合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烷偶联剂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的低分子有机硅化合物,是由三氯氢硅和带有反应性基团的不饱和烯烃在铂氨酸催化下加成,再经醇解而得。硅烷偶联剂既能与无机物中的羟基又能与有机聚合物中的长分子链相互作用,使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偶联起来,从而改善生物材料的各种性能;主要用于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 无机填料的表面处理和密封剂、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三个方面。
目前,现有的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在后期清洗过程中,由于混合釜和反应器在生产过程中其内壁上会不同程度的粘附有混合料或反应物,且加成釜、分馏釜和酯化釜普遍为密闭状态,进而导致该生产装置难以清洗维护,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硅烷偶联剂的连续化生产装置,包括混合釜、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第二分馏釜、反应器、精馏釜及起吊机构,所述混合釜顶端面安装设置有底端面呈斗状结构的进料斗,所述混合釜内部底端水平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顶端面与混合釜顶壁之间竖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两侧水平固定有多块第一搅拌板,多块所述第一搅拌板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固定有与混合釜内侧壁滑动抵接的第一刮板,所述第一转杆的顶端驱动连接有固定在混合釜顶端面上的第一电机,所述混合釜内部顶端水平设置有喷淋板,所述喷淋板通过水管与外界水源接通;
所述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和第二分馏釜的底端面上均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排气管,每根所述排气管上均安装有球阀;
所述反应器顶端面上活动安装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底端壁上竖直转动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两侧壁上水平固定有多块第二搅拌板,多块所述第二搅拌板远离第二转杆的一端固定有与反应器内侧壁滑动抵接的第二刮板,位于所述第二转杆远离顶盖一端的两块第二搅拌板上通过连接杆水平固定有与反应器底端内壁滑动抵接的第三刮板,所述第二转杆顶端驱动连接有固定在顶盖顶端面上的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电机两侧的顶盖上均设置有吊环。
优选的,所述混合釜、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第二分馏釜、反应器及精馏釜的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依次通过设置有电磁阀和增压泵的输料管接通,且所述混合釜、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第二分馏釜、反应器及精馏釜的侧壁上均设有透明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和第二分馏釜均通过安装有电磁阀的真空管与外界真空设备连接,所述第一分馏釜和酯化釜的内部均安装设置有呈螺旋状且与外界蒸汽管道接通的加热盘管,所述加成釜、第一分馏釜、酯化釜、第二分馏釜及反应器顶端面上均安装有真空表及温度表。
优选的,所述顶盖外侧壁底端与反应器外侧壁顶端均水平固定有相互抵接的连接板,位于所述反应器上的连接板顶端面上竖直固定有贯穿另一块连接板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套接有设置有握柄的螺帽。
优选的,所述顶盖底端面的边侧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反应器顶端面的边侧开设有与密封条密封连接的密封槽。
优选的,所述反应器内部底端壁上居中处通过球支座活动安装有球体,所述第二转杆底端面上开设有与球体配合衔接的弧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开化合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9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