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环保的抛光阴树脂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9599.7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4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家付;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星树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8/00 | 分类号: | C08F8/00;C08F6/00;C08F212/08;B01J41/14;C08L25/08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周卫 |
地址: | 2337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抛光 树脂 生产 系统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环保的抛光阴树脂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该生产系统包括料仓、硫酸型转型柱、TOC高效清洗机和氢氧型转型柱,所述硫酸型转型柱的输入端连接料仓、硫酸高位槽、超纯水储罐一、真空缓冲罐一和氮气罐一,所述硫酸型转型柱的输出端设置有滤水口管道和出料管道,所述TOC高效清洗机的输入端连接超纯水储罐二和氢氧型转型柱,所述氢氧型转型柱的输入端连接有三个液碱高位槽,所述氢氧型转型柱的输入端还连接有超纯水储罐三、真空缓冲罐二和氮气罐二,本发明采用了硫酸型进行氢氧型转换的工艺,增加了转型效率,降低了物料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亦避免了氯型转换氢氧型耗时较长,液碱用量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抛光树脂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环保的抛光阴树脂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抛光阴树脂生产,采用的是酸碱法制备抛光阴树脂,生产方法:液碱转型→超纯水清洗→盐酸转型→超纯水清洗→液、碱转型→超纯水清洗,如此反复10-14次循环。其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此工艺可以生产出抛光阴树脂,但是不仅生产周期长达40个小时;并且产生的含盐、含酸、含碱废水量极大;每吨抛光阴树脂产生的废水高达20吨;该工艺通过酸碱转型膨胀的过程清洗出TOC,效率极低,耗费酸、碱、超纯水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抛光阴树脂生产系统及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环保的抛光阴树脂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硫酸高位槽中加入体积为2D质量分数为1%-10%的硫酸,向料仓中加入体积为D的Cl-型的201×7强碱性阴离子,并将Cl-型的201×7强碱性阴离子经真空抽入到硫酸型转型柱内,将硫酸高位槽内的硫酸滴入硫酸转型柱内将Cl-型的20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转换成SO42-型,得到中间体A;
步骤二:打开硫酸型转型柱的氮气阀门将中间体A中的液体加压滤尽,并关闭滤水阀门,将加压后的中间体A压入到TOC高效清洗机内,并向TOC高效清洗机内加入体积为2D的15兆欧的超纯水进行清洗;
步骤三:TOC高效清洗机清洗完毕后,打开滤水阀门,将清洗液排尽,并向TOC高效清洗机内加入体积为D的超纯水,开启TOC高效清洗机进行搅拌,得到中间体B;
步骤四:打开氢氧型转型柱的真空阀门,通过真空将步骤三中得到的中间体B抽入氢氧型转型柱,并将质量分数1%-15%的液碱分成三份,且每份的体积为2D,并将三份液碱分别通过液碱高位槽滴加进氢氧型转型柱,使中间体B进行转型,得到中间体C;
步骤五:转型完毕后向氢氧型转型柱内注入体积为3D的15兆欧的超纯水对中间体C洗涤,洗涤完毕后,得到中间体D;
步骤六:打开氮气阀门,向氢氧型转型柱内通入无菌氮气,将中间体D中的水压滤干净,从而得到该抛光阴树脂。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种所述盐酸高位槽内质量分数为1%-10%的硫酸滴加速度为2D/小时,且滴加时长1小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15兆欧的超纯水对中间体A的洗涤时长为1小时,TOC残留量小于1PPb。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四中三份液碱分别取体积为2D的质量分数2%的液碱、体积为2D的质量分数4%的液碱及体积为2D的质量分数6%的液碱,且每份液碱通过液碱高位槽滴加进氢氧型转型柱内的滴加速度为2D/小时,总用时3小时,且滴加顺序按2%的液碱、4%的液碱、6%的液碱依次进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向氢氧型转型柱内对体积为3D的15兆欧的超纯水滴加速度为2D/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星树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星树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9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