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断路器灭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0391.7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辉;吴炳伟;朱健佑;卢岳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乾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杨小雷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灭弧室、静触板、动触板和套设在灭弧室与静触板之间的隔弧套结构,隔弧套结构由绝缘产气材料制成,其包括围绕静触头遮盖在静触板上的下隔弧套,和相对设置在引弧开口两侧且包覆住若干灭弧栅片的U形脚端的两个上隔弧套,通过隔弧套结构将灭弧栅片及静触板外露部分均包覆遮盖起来,并形成一条直通灭弧室内部的引弧通道,限制电弧向引弧开口两侧流散,由绝缘产气材料制成的隔弧套结构在电弧作用下产生高温气体,利用吹弧效应将电弧吹入到灭弧室中进行灭弧,有利于减小电弧进入灭弧室的阻力,引弧效率高,提高灭弧效率,提升断路器的灭弧能力和分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灭弧装置。
背景技术
灭弧室是断路器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对触头系统上产生的电弧进行熄灭,灭弧室内部装有灭弧栅片。在断路器动、静触头分开时会产生电弧,动触头的运动路线在灭弧室的内部,电弧在产生过程中,通过灭弧栅片将电弧引入栅片之间,栅片将电弧切割成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且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熄灭电弧。当断路器短路分断时,动、静触头的斥开产生电弧,当电弧产生并进入灭弧室后,电弧遇到灭弧室的侧壁及灭弧室栅片后会对侧壁及灭弧室栅片产生烧损,烧损产生的高温气体会降低所接触区域的绝缘强度,会导致电弧的重燃,这将延长电弧的燃烧时间,降低断路器的分断能力。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7799370A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灭弧室,上部是盖板,中间是上下有间隔地水平叠放的数片U形的金属栅片,金属栅片的正下方是静触头,金属栅片的正上方是U形的引弧片,引弧片与金属栅片之间有间隙,在金属栅片和引弧片的U形外左右两侧方各高有一块上下垂直的隔弧壁,在和引弧片的U形开口的内部左右两内侧壁上各固定贴合一块上下垂直的产气片,两块产气片相互平行,彼此面对面布置。
从上述塑壳断路器灭弧室的结构可以看出,其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根据两产气片是设置在若干金属栅片的U形开口内部两侧,而若干金属栅片的U形脚端仍是裸露状态,在动、静触头瞬间分断产生电弧时,一部分电弧随动触头转动过程中从金属栅片的脚端位置流窜至灭弧室,发生窜弧而引起二次复燃,导致电弧无法熄灭,以及长时间燃弧很容易烧毁灭弧室,危险性极大;2.另有一部分电弧会顺着静触头蔓延开来,这样很难保证电弧完全顺利进入到灭弧室中,引弧效率低,这些电弧会灼烧静触头的导体部分,甚至击静触头导体部分,缩短触头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灭弧室的引弧效率低,电弧会灼烧击穿静触头导体部分,以及部分电弧从金属栅片的脚端位置流窜至灭弧室,导致灭弧室发生窜弧而引起复燃,容易被烧毁,危险性大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引弧效率高,防止灭弧室引起窜弧复燃现象,使用安全可靠的断路器灭弧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断路器灭弧装置,包括:
灭弧室,其内间隔设置有若干灭弧栅片,若干所述灭弧栅片之间形成有沿所述灭弧室长度方向延伸的引弧开口;
静触板,连接在所述灭弧室底部,其包括与所述引弧开口底端相对的通槽孔,和成型在所述通槽孔内且向所述引弧开口一侧弯曲延伸的静触头;
隔弧套结构,由绝缘产气材料制成,并沿所述引弧开口延伸方向套设在所述灭弧室与所述静触板之间,所述隔弧套结构包括围绕所述静触头相匹配遮盖在所述静触板上的下隔弧套,和相对设置在所述引弧开口两侧且包覆住若干灭弧栅片的U形脚端的两个上隔弧套,两个所述上隔弧套和下隔弧套垂直相连成型与所述引弧开口形状相匹配的引弧通道;
动触板,其转动穿设于所述引弧通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静触头配合接触的动触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个所述上隔弧套分别具有适合容纳所述U形脚端的第一容置槽,所述下隔弧套抵接在所述容置槽的下端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乾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乾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03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