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透光混凝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1452.1 | 申请日: | 202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8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代良;王海江;李琼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竹市铸诚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光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透光混凝土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级透光混凝土,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透光球状颗粒;步骤二,制备改性透光球状颗粒;步骤2,向半成品表面喷涂胶凝粉,使得半成品表面形成胶凝粉层,制得改性透光球状颗粒;步骤三,制备水泥砂浆;步骤四,制备性能调节剂;步骤五,浇筑成型:将改性透光球状颗粒置于模具中,将性能调节剂和水泥砂浆混合均质后,注入模具内,待混凝土完全硬化后,脱模制得透光混凝土。通过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透光混凝土,其抗压强度好,耐火性能佳,提高透光混凝土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透光体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透光混凝土。
背景技术
2001年一位匈牙利建筑师通过将大量的光纤埋入传统的混凝土中,发明了透光混凝土。而后,意大利水泥集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透光混凝土中的性能调节剂以树脂代替了光纤,并应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中。透光混凝土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功能材料,具有高透光性,其可透过太阳光的特点,使得建筑物的内部获得绿色环保的自然光。这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采光,而且改变了建筑物传统的单调模式,在节约能源的同时提高了建筑物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透光混凝土在原料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加入了性能调节剂。光纤作为导光材料成本昂贵,且光纤的有序排列、布设工艺也较为复杂,阻碍了透光混凝土的规模化生产与推广应用。而树脂作为性能调节剂时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透光混凝土生产商的青睐。
在冶金与材料(第38卷第5期)2018年10月公开的《新型绿色透光混凝土》(包兴雨,付正杰,杨成(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中提到,采用废旧的亚克力棒作为性能调节剂制备透光混凝土,替换掉光纤的同时也能对亚克力棒二次利用,从资源循环利用和经济两方面有效节约成本。
但是发明人发现亚克力棒的主要原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很容易燃烧,耐火性差,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亚克力棒表面光滑,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差,亚克力棒与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透光混凝土的耐火性能和强度,提高透光体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透光混凝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光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透光球状颗粒:将废旧的亚克力棒进行熔融,以亚克力棒的重量为基准,加入0.1-0.5wt%的阻燃剂并混合均匀,保温1-2h后,注入球形模具中,加入固化剂并混合均匀,待完全凝固后,取出制得透光球状颗粒;
步骤二,制备改性透光球状颗粒,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透光球状颗粒置于碱液中,加热至50-60℃,搅拌5-15min,然后用水将透光球状颗粒表面附着的碱液洗净,并烘干水分,制得半成品;
步骤2,向半成品表面喷涂胶凝粉,使得半成品表面形成胶凝粉层,制得改性透光球状颗粒;
步骤三,制备水泥砂浆,按重量比水泥:水:细砂:粉煤灰:减水剂为1:(0.3-0.4):(0.8-1):(0.05-0.1):(0.04-0.06)的配比,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水泥砂浆;
步骤四,制备性能调节剂,将聚酰亚胺粉粉碎至0.1mm以下得粉料,将聚异丁烯和氧化锆混合均匀制得浆料,将浆料与粉料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制得粒径为0.2mm以下的性能调节剂;其中聚异丁烯、氧化锆和粉料的质量比为(1-3):1:(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竹市铸诚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绵竹市铸诚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1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