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1711.0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0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梅莹;梁波;宋颜俊;孙毅勇;朱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95 | 代理人: | 王宏婧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导管 医疗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疗设备,包括:管身组件,具有针通道,针通道包括远端节段,远端节段上具有预定位置;针组件,部分地设在针通道中,并包括金属针;所述针组件能沿针通道运动,并使所述金属针经过或抵达所述预定位置;手柄组件,包括握持部和推送部;推送部与握持部相连并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握持部产生相对移动,以驱使针组件沿针通道运动;第一监测装置,用于感测金属针到达预定位置,并被配置为产生第一目标信号;当推送部驱使针组件沿远离握持部的方向运动,且第一监测装置监测金属针到达预定位置后,推送部相对于握持部运动的距离被监测,以用于准确地表征金属针伸出管身组件的长度,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射频消融是心率不齐的常用治疗方法。心肌疤痕是引发房性心率不齐和室性心率不齐的最常见底物,心肌疤痕通常包含存活的肌纤维束,这些肌纤维束穿插在纤维化组织中,导致心电信号传导缓慢,特别是在纤维化较密集的区域,甚至会导致传导阻滞。当纤维化组织适当排布时,心电信号通过或围绕这些心肌疤痕的传导导致折返回路的产生,进而引起心率不齐。在每个折返回路中皆包含一个峡部,其位于疤痕边界区域密切相关的位置。心电信号在峡部缓慢传播后进入正常心肌。对峡部进行消融可改善心率不齐例如终止折返性心动过速。
在电生理学研究期间发展了多种技术例如电解剖标测和激活、夹带和第五标测等,以识别心肌疤痕和潜在的峡部部位。然后创建使用射频能量(RF能量)的消融点或消融线,以中断折返回路。通常,通过导管尖端电极将射频能量施加到心脏的心内膜或心外膜表面,并通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的电极垫接地。在这种情况下,射频能量散布在导管末端(即尖端电极)和电极垫之间的组织中。目前标准的7F 4mm消融导管在消融位于导管末端几毫米内的折返回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尽管标准导管能够有效地消融浅表性的心率不齐,但当深部心肌部位或产生透壁性病变时,标准导管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疗。针对此种情况,利用带电针状电极将射频能量传导至病变部位具有较好的疗效。带有可伸缩针电极并进行心肌内生理盐水灌注的导管也可用于消融深层心肌回路。在将带有可伸缩针电极的导管通过一定路径介入人体并到达心脏指定部位后,通过手柄组件控制出针,同时在针电极内灌注冷盐水,并将针电极插入组织对应深处的病变部位进行放电以产生较深的消融灶。然而,现有技术中由于导管的结构缺陷,导致施术者难以准确地判断针电极的实际出针长度,使得针电极不能精准地到达心肌深处的目标位置,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导管及医疗设备,在利用该医用导管进行治疗时,施术者可准确判断医用导管的金属针的出针时刻以及具体的出针长度,使得金属针可精准地插入目标位置,提高治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医用导管,包括:
管身组件,具有针通道,所述针通道包括远端节段,所述远端节段上具有预定位置;
针组件,部分地设置在所述针通道中,并包括金属针;所述针组件能够沿所述针通道的轴向运动,并使所述金属针经过或抵达所述远端节段的所述预定位置;
手柄组件,包括握持部和推送部;所述推送部与所述握持部相连接并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握持部产生相对运动,所述推送部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驱使所述针组件沿所述针通道的轴向运动;以及,
第一监测装置,用于监测所述金属针是否抵达所述预定位置,并被配置为在所述金属针抵达所述预定位置时产生第一目标信号。
可选地,所述远端节段的横截面为非圆形的形状,且所述远端节段的横截面的内接圆与所述金属针的外径相匹配,以使所述金属针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远端节段内时,所述金属针与所述远端节段同轴布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监测装置包括金属触碰件;所述金属触碰件设置在所述远端节段的所述预定位置处,用于与所述金属针的外表面接触并电性导通,以产生所述第一目标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17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