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打印系统的刮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2128.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0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翔;卢秉恒;王红宇;赵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12/67 | 分类号: | B22F12/67;B22F10/28;B33Y3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10300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温 打印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高温打印系统的刮粉装置,解决现有刮粉装置在高温环境中存在不能均匀刮粉、存在热变形以及刮粉精度较低的问题。该刮粉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刮刀组件;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用于对刮刀组件进行冷却;刮刀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包括刮刀座、压实刀和n个刮刀;刮刀座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设定刮刀座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宽度方向为Y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刮刀和压实刀沿Y方向依次设置在刮刀座的底端;刮刀为梳齿形结构,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多个刮条;压实刀为U形板结构,U形板上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的多个U形狭缝,使得压实刀形成U形梳齿结构;压实刀的压粉弧面在Z方向低于刮刀的刮粉端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打印系统的刮粉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金属3D打印采用电子束作为能量源,在高真空环境下通过逐层熔化金属粉末的方式制造实体部件。由于电子束的功率高、材料对电子束能量吸收率高,EBSM技术具有制件致密度高、氧含量少、热应力低、不易变形开裂、粉末耗材价格低、未成型的粉末可回收利用、打印效率高等特点,在金属材料特别是难熔难加工金属材料的3D打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在骨科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
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金属增材制造的工艺过程为:首先,在粉床表面铺展一层粉末,电子束对粉末进行预热保温,使其满足打印工艺参数需求;其次,电子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按照截面轮廓信息进行有选择的熔化,金属粉末在电子束的轰击下熔化,并与下面已成形部分粘接,实现层层堆积,直至整个零件全部熔化完成;最后,去除多余的粉末即可得到所需的三维产品。
在金属3D打印过程中,粉末的致密度和是否铺展平整直接决定了成型件的致密度、强度、精度和质量,所以,提高粉末的致密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刮粉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采用硬刮板刮粉,此种方式效率较低;(2)铺粉辊将粉末材料铺展到成型缸的过程中,会在铺粉辊前端造成大量粉末堆积,当堆积量较大时,粉末会溢满到铺粉辊后方,造成已铺粉末的破坏,增加铺粉阻力,使得刮粉精度较低;(3)只采用硬刮板刮粉时,由于未对已铺平粉末进行压实,降低了粉末密度,从而降低了成型件的致密度,提高了成型的孔隙率;(4)采用平行往复方式刮粉压实时,存在刮粉不连续、不能实现均匀刮粉的问题,使得刮粉精度较低;(5)现有螺旋刮粉压实方式只设置有一套刮粉装置,刮粉效率较低,且仅用于激光打印中;(6)现有螺旋刮粉压实机构需上下移动,使得刮粉装置结构复杂,占用空间较大;7)EBSM设备时打印时,EBSM设备需保持持续高温环境,现有刮粉压实装置在高温环境中存在热变形问题,导致刮粉精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刮粉装置在高温环境中存在不能均匀刮粉、存在热变形以及刮粉精度较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用于高温打印系统的刮粉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高温打印系统的刮粉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刮刀组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冷却腔,用于对刮刀组件进行冷却;所述刮刀组件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包括刮刀座、压实刀和n个刮刀,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所述刮刀座设置在支撑架的底端,设定刮刀座的长度方向为X方向,宽度方向为Y方向,高度方向为Z方向;所述n个刮刀和压实刀沿Y方向依次设置在刮刀座的底端;所述刮刀为梳齿形结构,包括沿X方向设置的多个刮条;所述压实刀为U形板结构,U形板上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的多个U形狭缝,使得压实刀形成U形梳齿结构;所述压实刀的压粉弧面在Z方向低于刮刀的刮粉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U形板包括两块立板和设置在两块立板之间的弧形板;所述刮刀组件还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刮刀座的底端,且位于刮刀两侧,用于对刮刀进行支撑;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刮刀座的底端,且位于立板两侧,用于对立板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沿Z方向延伸的多个条形孔,同时,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的底端设置有沿X方向排布沿Z方向延伸,且与条形孔连通的多个凹槽,使得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形成柔性变形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1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