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2223.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3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俞大有;朱豪杰;施明哲;廖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0 | 分类号: | E04H1/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思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5 | 代理人: | 李敏慧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基本 模块 高层 模块化 建筑结构 体系 | ||
本发明建筑基本模块包括顶板和与顶板的两侧连接的两块侧板,侧板的竖向两侧边均设暗柱,两块侧板的顶侧与底侧均设暗梁,暗梁与顶板的侧边连接,侧板的至少一个暗柱内设有水平贯通暗柱的多个水平孔道,侧板的至少一个暗梁内设有竖向贯通暗梁的多个竖向孔道,侧板上与暗梁和暗柱相邻的部位还设置有多个与水平孔道和竖向孔道分别对应的连接槽;顶部的暗梁在外侧表面设有支撑牛腿,暗梁的顶部以及与暗梁连接的顶板的侧边缘形成台阶。本发明的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包括至少两个基本模块、至少一个水平模块,水平模块的两端底侧面搁置于两个基本模块的支撑牛腿上;水平模块与顶板的台阶水平密拼形成叠合现浇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大部分构件都是在工厂进行生产,再运输都施工现场进行拼装。目前关于装配式建筑技术,有各种研究和实践探索。混凝土模块化建筑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有效方式,能实现很高的装配率,现场施工量少,因此可以有效的缩短施工周期、减少施工现场的垃圾、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已经有一些关于模块化建筑的相关研究,但是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处。如申请号为201810741804.5、名称为一种中高层混凝土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方案的主要不足在于:(1)一个模块为一整个房间,模块尺寸较大,构件重量大,运输及吊装困难;(2)单模块尺寸受运输限制,层高及开间尺寸受限;(3)大跨度预应力张拉复杂,施工不便。申请号为201810914811.0、名称为一种建造房屋用的建筑结构模块和房屋及其建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方案的主要不足在于:(1)一个模块为一个围合的腔体,整体构件重量偏大,运输及吊装困难;(2)底板仅用于构成整个腔体,高层模块叠放时造成浪费;(3)模块单个刚度大,但模块间连接仅采用连接盒连接,连接节点处在地震工况下耗能能力有限,无法保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申请号为201811451497.3、名称为装配式间隔模块的结构体系及其安装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其方案的主要不足在于:(1)结构体系为钢结构构件,生产施工成本高,无法有效发挥模块化降低成本的优势;(2)模块和非模块之间的连接为铰接,无法参与抗震耗能,整体结构刚度偏小。(3)模块间上下拼接为双板,横向拼接为双墙,造成建筑面积浪费,结构体积增加,成本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现在亟需研发出一种新的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小,施工速度快,尺寸设计灵活、降低整体造价,结构体系适用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等技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建筑基本模块和高层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施工现场的湿作业量小,施工速度快,尺寸设计灵活、降低整体造价,结构体系适用性强,抗震性能优越等技术效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基本模块,包括顶板和与所述顶板的两侧边连接的两块侧板,所述侧板的竖向两侧边均设置有暗柱,两块所述侧板的顶侧与底侧均设置有暗梁,所述顶板的两个侧边分别与两块所述侧板的顶侧的所述暗梁连接,所述侧板的至少一个暗柱内设置有水平贯通所述暗柱的多个水平孔道,所述侧板的至少一个暗梁内设置有竖向贯通所述暗梁的多个竖向孔道,所述侧板上的与所述暗梁和所述暗柱相邻的部位还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水平孔道和所述竖向孔道分别对应的连接槽;所述侧板的顶侧的至少一块所述暗梁在远离所述顶板的外侧表面设置有支撑牛腿;设置有所述支撑牛腿的暗梁的顶部以及与所述暗梁连接的顶板的侧边缘配合形成通长的台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在另一改进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板内预埋有横筋和纵筋,所述横筋的端部露出于每一个所述水平孔道连通的所述连接槽内,所述纵筋的端部露出于每一个所述竖向孔道连通的所述连接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筑友智造科技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