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发射碳点和固体室温磷光材料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2837.X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0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克俊;洪丹;向先悦;周秋菊;高利霞;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65 | 分类号: | C09K11/65;B82Y20/00;B82Y40/00;C01B32/15;H01L33/50;G01N21/64;G06K7/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吴兴伟;康海燕 |
地址: | 400715***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射 固体 室温 磷光 材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 ||
1.一种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以α-吡啶偶氮-β-萘酚(PAN)、三(2,2′-联吡啶)钌(II)氯化钌(Ru-bpy)为碳源制备得到;
所述碳点在365 nm激发波长下,浓度高于0.270~1.35 mg/mL的碳点具有423 nm附近、500 nm附近和580 nm附近的三个发射峰,浓度在0.0135~0.270mg/mL时的碳点具有580 nm附近和423 nm附近两个发射峰;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超纯水为溶剂,以α-吡啶偶氮-β-萘酚(PAN)、三(2,2′-联吡啶)钌(II)氯化钌(Ru-bpy)为碳源;将溶剂、氢氧化钠溶液和碳源混合;将混合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70~220℃反应5~9 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H2O与DMF的体积比为3︰22~1︰24;PAN和Ru-bpy的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PAN用量为29.05 mg,Ru-bpy用量为8.01~13.36 mg;氢氧化钠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加入50~200 µL 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PAN和Ru-bpy的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PAN用量为29.05 mg,Ru-bpy用量为8.9~10.01 mg;氢氧化钠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加入50~100 µL 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H2O与DMF的体积比为2︰23;PAN和Ru-bpy的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PAN用量为29.05 mg,Ru-bpy用量为10.01 mg;氢氧化钠用量为:每2500 µL溶剂中,加入100 µL 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7~9 h,合成温度为170~2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7 h;合成温度为20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三发射碳点,其特征在于:反应后溶液冷却、离心,上清液过滤、真空干燥即得到三发射碳点;所述离心操作为以10000 rpm的转速离心10 min得到上清液,M-CDs以4倍的水处理后,以10000 rpm 离心10 min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所述过滤为0.22 μm微孔膜过滤。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三发射碳点在检测桑色素或构建白光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9.一种固体室温磷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超纯水为溶剂,以α-吡啶偶氮-β-萘酚(PAN)、三(2,2′-联吡啶)钌(II)氯化钌(Ru-bpy)为碳源;将溶剂、氢氧化钠溶液和碳源混合;将混合溶液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在170~220℃反应5~9 h;反应后溶液冷却、离心,沉淀洗涤、干燥即得到固体室温磷光材料;所述洗涤采用DMF溶液超声处理;所述的干燥为真空干燥。
10.权利要求9所述固体室温磷光材料在制备防伪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大学,未经西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28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自动打转向灯系统
- 下一篇:共享停车场运行图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