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3338.2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37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宋彩萍;孙小莉;褚玲玲;董蕾;向莹莹;伯雪;佘兮;黄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10/65 | 分类号: | G16H10/65;A61M5/14;A61B90/98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刘立烈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之间 伤病员 转运 管理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创造属于伤病员转运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列车服务器,还包括:信息记录端,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记录伤病员的病历信息以及基本信息;交接确认端,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与信息记录端产生绑定关系,并在离车转运时与信息记录端解绑,且生成离车转运记录;医院服务器,与信息记录端通信连接。本申请的系统使得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时的信息对接更加准确,管理更加方便,避免了人工统计以及人工数据对接时容易出错的问题,信息记录端采用手环的方式,可以直接使得伤病员与信息对应,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伤病员转运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卫生列车为战时或重大灾害时运送伤病员并能在运送途中施行救治和生活保障的专用列车。虽然在卫生专列上布置有手术台病房等,但是毕竟卫生专列条件有限,所以需要将伤病员转运到地面医院进行救治或者疗养。但是卫生专列上的上伤病员管理系统与地面医院的伤病员管理系统为两个系统,所以在伤病员从列车上转运到地面医院上,而且需要专门的人手进行数据对接,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的情况。
发明创造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创造提出了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列车服务器,还包括:信息记录端,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记录伤病员的病历信息以及基本信息;交接确认端,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用于与信息记录端产生绑定关系,并在离车转运时与信息记录端解绑,且生成离车转运记录;医院服务器,与信息记录端通信连接,用于从信息记录端获取伤病员的病历信息以及基本信息,并与列车服务器进行信息核对。
作为优选,所述的信息记录端包括:环带,用于固定在伤病员的手腕上;通信模块,安装在环带上,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与医院服务器通信连接;存储模块,安装在环带上,与通信模块电连接;供电模块,安装在环带上,与通信模块和存储模块电连接;识别码,安装在环带上,与交接确认端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信息记录端包括:底座,放置在卫生专列上;挂杆,插在底座上,与底座固定连接,用于悬挂输液袋;电源模块,安装在底座内;控制模块,安装在底座内,与电源模块电连接,与列车服务器通信连接;功能传感器,安装在挂杆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读码器,安装在挂杆上,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识别信息记录端的识别码。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包括:连接部,一面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平衡部,一端与连接部的另一面连接;底盘,一面设置有轮子;驱动组块,安装在底座内,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的轮子由驱动组块驱动;连接杆,设置在底盘的另一面,一端与底盘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部连接;所述的平衡部位于连接部与底盘之间。
作为优选,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的工作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一种列地之间伤病员转运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信息记录端从当前列车服务器或医院服务器下载更新信息;交接确认端将已经脱离列车的信息记录端编码号上传到列车服务器;医院服务器获取信息记录端中的信息,并与列车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
作为优选,所述的交接确认端在需要进行脱离列车转运时,跟随伤病员运动,并达到交接地点后,通过读码器读取信息记录端的识别码,将识别码信息上传到列车服务器,并标识为以完成离车转运。
作为优选,当有新的伤病员进入卫生专列时,交接确认端通过读码器识别信息记录端的识别码,并将识别码上传到列车服务器,使得列车服务器与信息记录端形成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医院服务器在接收到标识为离车转运的识别码信息后,将与识别码信息对应的伤病员信息发送到医院服务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医院服务器与已经离车转运的信息记录端建立通信连接,并读取信息记录端中记录的信息,同时与列车服务器发送的信息进行比对,对伤病员进行身份确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33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