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肿瘤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3369.8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4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熊艳丽;李崇义;何娟;朱晓菊;卢先锋;戴楠;杨宇馨;陈秋霞;代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32 | 分类号: | A61B17/3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慧峰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朱浩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肿瘤切割装置,包括转孔组件、切割组件和角度调节组件;转孔组件包括钻杆和钻头;钻头为倒锥形,并设置在钻杆的端部;切割组件包括安装筒和刀片;安装筒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套设并固定安装在钻杆上,外筒套设在内筒外,且外筒的首尾两端与内筒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以在外筒与外筒之间形成容纳腔;外筒的外侧壁并靠近钻头的一端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侧孔;刀片为长条形片状;刀片的刀柄设置在第一侧孔内,且刀片所在的平面与钻杆的径向横截面呈夹角,且刀片的刀刃位于靠近钻头一侧;角度调节组件设置在安装筒的内腔内,并与刀片的刀柄连接,角度调节组件能驱动刀片在钻杆的轴向平面内转动。能快速方便的进行肿瘤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肿瘤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肿瘤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肿瘤切割术具有创伤少,恢复快的优势,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腹腔镜肿瘤切割术都是在腹壁上开设1-5CM的孔,器械通过此孔进入腹腔,在腹腔镜的作用下,先将肿瘤与子宫内膜分离,则可通过此孔将肌瘤取出。但是,由于腹壁上孔通常只有1-5CM,当遇到肌瘤的直径比较大(超过5CM)时,则无法将整个肿瘤通过腹壁孔取出。现有的解决方式是采用肿瘤旋切术,即通过旋转的钻筒,将肿瘤切割成条块状,并将条块状的切片通过钻筒排出,直至整个肿瘤被切割完。由于此种方式是逐次一点点的进行切割,势必导致切割时间长,从而导致整个手术时间的增长,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肿瘤切割装置,能快速方便的进行肿瘤切割,进而缩短手术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肿瘤切割装置,包括:
转孔组件,包括钻杆和钻头;所述钻头为倒锥形,并设置在所述钻杆的端部;
切割组件,包括安装筒和刀片;所述安装筒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套设并固定安装在所述钻杆上,所述外筒套设在所述内筒外,且所述外筒的首尾两端与所述内筒的首尾两端分别连接,以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外筒的外侧壁并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侧孔;所述刀片为长条形片状;所述刀片的刀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孔内,且所述刀片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钻杆的径向横截面呈夹角,且所述刀片的刀刃位于靠近所述钻头一侧;
角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筒的内腔内,并与所述刀片的刀柄连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能驱动所述刀片在所述钻杆的轴向平面内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钻杆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包括第一刀体片、第二刀体片和卡位器;所述第一刀体片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二刀体片能滑动的插设在所述第一刀体片内;所述刀柄设置在所述第一刀体片上,并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刀体片一端;所述卡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刀体片的刀背面,并能延伸至所述第一刀体片的内腔内与第二刀体片的刀背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刀体片的刀背上开设有连通至其内腔的销孔,所述第二刀体片的刀背沿着其长度方向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卡位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刀体片的刀背上;所述卡位器包括支撑轴、压杆、定位销和弹性件;所述支撑轴通过支架设置在刀背上;所述压杆的中部可转动的套设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定位销位于所述压杆的一端,且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销孔并能插入在其中一个所述凹槽内,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压杆的另外一端,且所述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杆上,另外一端与所述第一刀体片的刀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从动齿轮、拨动齿轮、齿条和安装轮,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刀柄的端部,且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转轴能转动的位于所述第一侧孔内;所述外筒远离所述钻头一端的侧壁开设有第二侧孔,所述拨动齿轮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孔内,且所述拨动齿轮部位外露于所述第二侧孔;两个所述安装轮沿着所述安装筒的轴向间隔的、并能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条能滑动的套设在两个所述安装轮上,且所述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拨动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的另外一端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筒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钻头的最大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3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