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恒压压汞实验的储层流动孔隙度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4123.2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6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晏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吴建龙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压 实验 流动 孔隙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恒压压汞实验的储层流动孔隙度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001:对油田的多个油井进行取样,并测定产油的储层样本的连通孔隙度;S002:对储层样本进行恒压压汞试验,并绘制恒压压汞曲线,通过恒压压汞曲线确定储层样本的最大进汞饱和度;S003:根据储层样本的连通孔隙度和最大进汞饱和度计算出储层样本的有效孔隙度;S004:将油层生产压差换算成实验室测试压力即进汞压力,再根据恒压压汞曲线确定油层生产压差对应的进汞饱和度;S005:用储层样本的有效孔隙度与油层生产压差对应的进汞饱和度和储层样本的最大进汞饱和度换算出储层流动孔隙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田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恒压压汞实验的储层流动孔隙度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储层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层,储层的基本特性是孔隙性和渗透性。储层孔隙性和渗透性好坏取决于空隙。空隙是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又可细分为尺度较大的孔隙以及较大孔隙之间的狭窄连通部分的喉道。孔隙决定储层储存流体的能力,而喉道控制储层渗滤流体的能力,二者有机结合形成容纳和渗滤流体的储集空间。因此,多孔介质储层储集空间可看做是由孔隙和喉道组成的三维立体的孔喉网络,赋存于其中的流体流动服从渗流规律。储层中多数孔隙总能找到与其相配位连通的其它孔隙,然而也存在少数不连通孔隙(或死孔隙)。流动孔隙度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中流动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确定储层流动孔隙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1、储层流动孔隙度是生产压差的函数。油田开发过程中随着生产压差变化,储层中能够启动并参与渗流的孔喉网络空间亦发生变化,即储层流动孔隙度发生变化。因此,储层流动孔隙度是生产压差的函数。2、储层流动孔隙度相对大小是衡量储层流体动用程度的重要指标。由于储层连通孔隙≥有效孔隙≥流动孔隙,因此储层连通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其中,储层流动孔隙度与连通孔隙度比值,能够直观反映储层连通孔隙中流体动用程度;而储层流动孔隙度与有效孔隙度比值,能够直观反映储层有效孔隙中流体动用程度;因此,储层流动孔隙度相对大小是衡量储层流体动用程度的重要指标。3、储层流动孔隙度可作为生产压差调整的依据。当储层流动孔隙度与储层连通孔隙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的乘积相等时,储层中油气均参与渗流,此时油气动用效果最好,故此时流动孔隙度所对应的生产压差为合理生产压差。因此,储层流动孔隙度可作为生产压差调整的依据。
目前对于储层流动孔隙度概念比较清楚,但鲜见计算实例,原因在于储层流动孔隙度是生产压差的函数,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确切的物理定量方法报道,导致目前对储层流动孔隙度的研究与应用还不够深入,不利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流体微观动用状况的实时把握和针对性的生产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恒压压汞实验的储层流动孔隙度确定方法,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恒压压汞实验的储层流动孔隙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1:对油田的多个油井进行取样,并测定产油的储层样本的连通孔隙度
S002:对储层样本进行恒压压汞试验,并绘制恒压压汞曲线,通过恒压压汞曲线确定储层样本的最大进汞饱和度SHg-max;
S003:根据储层样本的连通孔隙度和最大进汞饱和度SHg-max计算出储层样本的有效孔隙度
S004:将油层生产压差ΔpR换算成实验室测试压力即进汞压力ΔpL,再根据恒压压汞曲线确定油层生产压差对应的进汞饱和度SHg-f(ΔpR);
S005:用储层样本的有效孔隙度与油层生产压差对应的进汞饱和度SHg-f(ΔpR)和储层样本的最大进汞饱和度SHg-max换算出储层流动孔隙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