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4548.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0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汪晓梅;毕宝宽;徐志伟;苏小龙;赵世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东狮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李外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煤气 湿法 脱硫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将出TRT发电的高炉煤气通入冷却洗涤塔底部,同时将氢氧化钠溶液放置槽中的NaOH溶液通过洗涤液循环泵经洗涤液冷却器进入冷却洗涤塔上部,通过冷却洗涤塔上部的喷淋区喷淋,在冷却洗涤塔底部与高炉煤气进行脱氯反应,脱氯后的煤气通过出气口进入脱硫再生塔,生成的NaCl溶液作为循环液再通过洗涤液循环泵和洗涤液冷却器循环;
步骤二:将 NaOH溶液和脱盐水分别加入溶液配置槽中,然后通过溶液制备泵进入第二贫液管道,同时氧化剂和催化剂加入加药槽中,并依次通过加药管道和液位调节器进入第二贫液管道与NaOH溶液、脱盐水形成脱硫贫液,脱硫贫液进入脱硫塔内的喷淋层,经过喷淋后与从底部液相区液面上部进入的脱氯后的煤气反应进行脱硫反应,脱硫后的煤气通过出气口连通到界外,同时在底部液相区反应生成脱硫富液,该脱硫富液通过脱硫循环泵进入到喷射再生槽,在喷射再生槽进行再生反应后,生成脱硫贫液和含有硫酸钠的产物,其中脱硫贫液经过第一贫液管道、液位调节器和第二贫液管道后再循环回脱硫塔内,含有硫酸钠的产物经过冷却器冷却、硫酸钠结晶釜结晶、过滤机过滤后,过滤机过滤出的硫酸钠装袋,过滤清液滤液自流到底部液相区;
在TRT发电前没有利用脱氯剂干法脱氯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一脱氯反应温度为30-8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DSH-3催化剂,所述的氧化剂为过氧化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的脱硫反应温度为30-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二中再生反应温度为35-45℃,反应时间为10-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aOH溶液的加入量为2-5g/L,氧化剂的加入量为0.2-0.5g/L,催化剂的加入量为30-50p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湿法脱氯系统和湿法脱硫系统;
所述的湿法脱氯系统包括冷却洗涤塔、氢氧化钠溶液放置槽、洗涤液循环泵和洗涤液冷却器,所述的冷却洗涤塔进气连接TRT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出气连接脱硫再生塔,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放置槽连接洗涤液循环泵,洗涤液循环泵与洗涤液冷却器连接,洗涤液冷却器与冷却洗涤塔的上部连通;冷却洗涤塔、洗涤液循环泵和洗涤液冷却器形成循环系统;
所述的湿法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再生塔、加药槽、加药管道、液位调节器、第一贫液管道、第二贫液管道、溶液配置槽、溶液配置泵、脱硫循环泵、冷却器、硫酸钠结晶釜、过滤泵、过滤机;所述的脱硫再生塔由喷射再生槽和脱硫塔组成,喷射再生槽设置在脱硫塔上部,脱硫塔内部从上到下包括喷淋层和底部液相区,所述的脱硫塔的底部液相区液面上部进气连接冷却洗涤塔,出气连接界外;
所述的底部液相区通过脱硫循环泵连接喷射再生槽;
所述的加药槽设置在喷射再生槽的一端,加药槽的一侧与加药管道连接,加药管道与液位调节器连接,第一贫液管道的一端与喷射再生槽连接,另一端与液位调节器的一侧连接,第二贫液管道一端与液位调节器的底部连接,第二贫液管道的另一端与脱硫塔上部的喷淋层连接;
所述的溶液配置槽通过溶液制备泵与第二贫液管道连接;
所述的喷射再生槽底部一侧连接冷却器,冷却器连接硫酸钠结晶釜,硫酸钠结晶釜通过过滤泵连接过滤机,过滤机与底部液相区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炉煤气湿法脱氯脱硫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脱硫塔连接的第二贫液管道为U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东狮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东狮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454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穿戴式登山助力机器人及其助力控制方法
- 下一篇:管材加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