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5078.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30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杨长卫;张凯文;张良;陈桂龙;瞿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00 | 分类号: | G01V1/00;G01V1/28;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预警 方法 装置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地震检测仪检测到的第一地震波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信息计算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地震波到达第一地震检测仪的第一时刻;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为每个地震检测仪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计算出所述地震波到达第二地震检测仪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为地震波还未到达的地震检测仪。本发明通过分析地震波到达每个地震检测仪的精确时间,再通过每个地震检测仪之间的距离,能够精确预测地震波到达每个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的时间,实现地震的精确预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预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俨然已经进入了一个地震高发期,地震活动愈加剧烈,我国内地震的发生次数也明显增加,地震对我国的民生、社会、经济影响已经愈来愈大。
地震预警技术是指利用P波与S波的速度差、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在监测到地震P波到达时,地震监测仪触发警报向地震局报警,地震局在接受到报警信号后迅速将地震信息通过电磁波,如电视、手机、电脑、广播等方式传递到人群当中,让人们有时间及时躲避,更好的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有的地震预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信噪比较低时,地震波可能会漏报;在背景噪声较大时,不能精准确定报警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预警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地震检测仪检测到的第一地震波数据;通过所述第一信息计算出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为地震波到达第一地震检测仪的第一时刻,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为地震波已经到达的地震检测仪;获取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为每个地震检测仪的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计算出所述地震波到达第二地震检测仪的第二时刻,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为地震波还未到达的地震检测仪。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信息和第三信息,计算出所述地震波到达第二地震检测仪的第二时刻,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地震震中所在位置;将每个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与所述地震震中所在位置进行连线,找出位于所述连线上的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计算出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与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通过所述第一时刻、距离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地震波到达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的第二时刻。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时刻、距离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地震波到达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的第二时刻后,还包括:
若所述连线上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则当地震波每到达一个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后,均计算一次所述第二时刻;将多个所述第二时刻取平均值,得到地震波到达所述第二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的第三时刻。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二信息,计算出所述地震震中所在位置,包括:
将多个所述第一时刻进行排序,取最早的所述第一时刻对应的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所在位置为所述地震震中所在位置。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第一信息计算出第二信息,包括:
将所述第一地震波数据构建CF特征函数;选择第一计算时窗,对当前时刻之前的所述第一计算时窗内的所述CF特征函数进行分形维数计算,得到第一分形维数曲线的斜率;判断所述第一分形维数曲线的斜率是否大于1,若所述第一分形维数曲线的斜率大于1,则当前时刻为第一到达时刻,所述第一到达时刻为地震波到达所述第一地震检测仪的时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0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