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工艺转印花膜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5208.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学泰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41 | 分类号: | B41M5/41;B41M5/40;B41M5/50;B41M5/52;C09D4/02;C09D4/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工艺 印花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及其生产工艺。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包括包括PET基膜层、离型层、耐磨涂层、油墨层、背胶层,所述PET基膜层、离型层、光固UV涂层、印花油墨层、背胶层依次复合为一体。采用的生产工艺简单、适于大批量生产。具有如下优异性:耐用性、耐磨性、附着力好、两端面无碎屑的特点,且简单便捷、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固体胶、化妆品、办公文具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化产品印刷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本发明还涉及上述耐磨工艺转印花膜及其生产工艺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热转印花膜广泛应用于固体胶、化妆品、办公文具类等领域。具体地,热转印花膜是指带有胶黏剂的图文,在热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连同离型层一起脱离载体薄膜,牢固转印在承印物表面的特殊功能印刷膜。热转印膜一般由3~5层构成。三层热转印膜由基底层、印刷层和胶黏层构成;四层热转印膜由基底层、离型层、印刷层和胶黏层构成;五层热转印膜由基底层、离型层、印刷层、胶黏层和热熔胶粉层构成。基底层:即离型剂、油墨及胶黏剂涂布的载体,要求该载体耐温、耐压、拉伸变形小。离型层:是一层离型剂的涂层,在常温下保持固体状态,在一定的温度下可熔化,与基底层的粘结力变小,能很快从基底层上脱离,无粘连剩余物。离型剂是完成印刷层从基底层上分离,向承印物表面转移的关键。它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起到保护彩色油墨,降低紫外线的辐射强度,降低空气中不利因素对油墨的侵袭,延长油墨使用期的作用,并能缓冲基材薄膜和印刷层的附着力。印刷层:该层是转印制品质地美感的根本。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印刷层具有各种色泽,各种图案。特别是采用凹版印刷得到的图文,能很好体现出细腻的图文,让其包装装饰效果更完美。胶黏层:它的基本性能是与承印物表面有较高的粘结力,保证印刷层与承印物表面结合牢固。该层胶黏剂必须与承印材料相匹配。不同的胶黏剂,由于化学成分的不同,与承印物的粘结力相差很远。应根据不同的承印物,进行选择。目前所有的热转印花膜在使用时,要确保承印物表面无白点、脏污、条痕等弊病,否则会影响整个印花膜的性能,如美观性、耐候性、耐刮性、热断裂性、重叠性等;另外,热转印花膜的耐磨性,一定程度上决定其使用寿命。因此,研制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可以增加热转印花膜的美观性、增加对底材的遮盖性,提高产品档次。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该转印膜的耐用性、耐磨性、附着力好、两端面无碎屑且适用范围更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包括提供一种上述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包括PET基膜层、离型层、耐磨涂层、印花油墨层、背胶层,所述PET基膜层、离型层、印花油墨层、背胶层依次复合为一体,所述耐磨层的原料组分包括:乙酸乙酯、正丙酯、UV单体、光引发剂、UV光敏树脂、热塑丙烯酸、消泡剂。
优选的,所述耐磨涂层的树脂液原料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
乙酸乙酯12份
正丙酯12份
UV单体8份
光引发剂5份
UV光敏树脂32份
消泡剂1份
热塑丙烯酸30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上述耐磨工艺热转印花膜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材料制备:
(b)各层材料准备:准备PET基膜层、离型层、耐磨涂层、印花油墨层、背胶层,并将各层按需求修剪为同等大小;
(c)涂布:使用PET基材对离型层、耐磨涂层进行涂布,机速65-75米/分钟、温度三组80-85℃、光能三组85-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学泰印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学泰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状推流式次氯酸钠发生器
- 下一篇:新型热加工转移膜自动恒温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