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车辆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5251.9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长谷川哲史;李圣勲;山根克靖;比良正和;山口文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黄志坚;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方法 记录 介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介质和车辆控制系统,能够抑制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而测定车辆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车辆控制装置具备: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蓄电池的剩余量;和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车辆通信控制部与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该第1测距模式为,与从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该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从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距离测定部测定车辆终端间距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用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通过在车辆中具备安全装置及室内读写器而能够利用车辆钥匙及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进行车辆的操作的车辆控制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车辆控制系统中,安全装置在车辆外的通信区内在车辆钥匙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门锁的上锁开锁。并且,安全装置在车辆内的通信区内在车辆钥匙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发动机的起动。
此外,室内读写器在与带入车内的便携终端之间在通过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认证成功时,允许利用便携终端进行车辆的操作(门锁的上锁开锁、发动机的起动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549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现有的车辆控制系统中,利用便携终端进行的车辆的操作能够在将便携终端带入车内的情况下进行,但与车辆钥匙同样,针对便携终端,也期望能够从车外进行车辆的操作。而且,针对车辆钥匙,通过LF(长波)与UHF(极超短波)的组合,能够以比较低的消耗电力对车辆与车辆钥匙间的距离进行测定,允许利用车辆钥匙进行车辆的操作,与距离测定相伴的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程度较小。因此,即便在能够利用便携终端从车外进行车辆的操作的情况下,也期望抑制因车辆与便携终端间的距离测定而造成的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车辆的蓄电池剩余量的减少而测定车辆与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的车辆控制装置、车辆控制方法、记录有控制用程序的记录介质、以及车辆控制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第1方案,举出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车辆控制装置具备:车辆通信控制部,其在由车辆的利用者使用的便携终端位于距所述车辆规定距离以内的车外通信区内的情况下,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进行通信;距离测定部,其测定所述车辆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距离、即车辆终端间距离;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其识别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蓄电池的剩余量;以及距离测定控制部,其在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与所述便携终端之间的通信的建立中,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来切换第1测距模式与第2测距模式,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其中,所述第1测距模式为,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无关地,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反复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所述第2测距模式为,响应于所述车辆通信控制部对从所述便携终端发送的所述测定指示信息的接收,通过所述距离测定部测定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
在上述车辆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距离测定控制部根据由所述蓄电池剩余量识别部识别的所述蓄电池的剩余量,切换第3测距模式、所述第1测距模式和所述第2测距模式,进行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或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限制,其中,所述第3测距模式是限制所述距离测定部对所述车辆终端间距离的测定的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2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