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白贝母的Indel标记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5322.5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9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周嘉裕;张田;王威威;蒋瑞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卓仲阳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白 贝母 indel 标记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鉴定太白贝母的Indel标记引物、方法及用途,属中药材来源品种鉴定技术领域。本发明首次发现以该Indel标记引物为核心的PCR方法能够特异性鉴定太白贝母,仅有太白贝母在302bp位置显示阳性结果,其它贝母品种显示为阴性结果。可用于太白贝母基原植物与药材的特异性分子鉴定。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①特异性好,仅有太白贝母在302bp位置显示出阳性结果;②灵敏度高,PCR的最低检测浓度(DNA)为0.239ng/μL;③步骤少、检测周期短:操作时间仅需2‑3小时;④重现性好:已经进行了10次以上的生物学重复,重现性达到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来源品种鉴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白贝母的InDel标记引物及利用该标记引物建立的PCR方法,能够准确区分太白贝母与其它基原贝母品 种,有效保证药材基原的准确性与质量安全。
技术背景
以植物、动物来源的中药材在生物学上物种的确定,称之为基原。如果中药材 标准来源项下收载有两个及以上基原的情况称之为多基原中药材。尽管多基原缓解 了中药材的市场空缺,然而多基原的混合使用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安 全性与质量可控性。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颁布《中药配方颗 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对栽培、养殖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 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不同种的中药材不可相互混用”。
贝母是典型的多基原药材,极易混淆与掺杂。《中国植物志》中收载,太白贝 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Li)为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 L.植 物,主要分布于陕西(秦岭及其以南地区)、甘肃(东南部)、四川(东北部)和 湖北(西北部),生于海拔1100-3150米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2020年版《中国药 典》收载川贝母、伊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与湖北贝母等药材品种。太白贝母属于 川贝母药材的6种基原之一,其余川贝母药材的基原还包括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P.K.HsiaoK.C.Hsia)、甘肃贝母(F. przewalskii)、梭砂贝母(F.delavayi)和瓦布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et K.C. Hsia var.wabuensis)。目前,2020版《中国药典》中“川贝母”项下以有PCR- RFLP分子鉴定方法,该方法优点是能够区分川贝母与伊贝母等其余5种贝母药 材,但缺点是不能区分川贝母的6种基原,并且也不能区分川贝母与浓蜜贝母、中华贝母和康定贝母等川贝母近缘物种。以致市场上出现了不同基原贝母、不同基原 川贝母、川贝母与一些近缘混淆品混用的现象。以上情况,均会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与安全性,极大地危害消费者及病患者利益,因此急需建立适合于单基原的准确、 高效鉴定方法。公开号为CN 201410064966的专利,使用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方法用 于鉴定太白贝母,但该方法存在测序周期长,成本高、样本必需新鲜等缺点。基于 此目的,本发明建立一种能够准确鉴定太白贝母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能够有效区分 太白贝母与非太白贝母(包括其余5种川贝母基原、非川贝母及一些川贝母近缘易 混种)。
太白贝母的鉴定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性状鉴定方法,此法主要从样品的鳞茎色 泽、脐点形状、鳞叶数量、抱合紧密度、顶端开合、长短以及气味等特征进行观察 比较,需要丰富的鉴定经验,且栽培品形态标准性较差。再加上人为干预栽培导致 不同贝母的相似度不断上升,鉴别难度不断增加,一般需要结合其他分析鉴定技术 进行鉴别。化学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以及液质联用技术,耗费材料多,且需要大型 仪器支持,推广难度大,因此,开发更加便捷、快速的检测方法以满足药材市场监 控需求是刻不容缓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3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机减震系统以及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PCB板生产用有效除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