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5551.7 | 申请日: | 202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0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曾婷;周偲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众元信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757 | 代理人: | 王宣玲 |
地址: | 41701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金属化 电镀 检测 化学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将电镀液进行适量稀释,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进行检测,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能实现一次样品处理、一次进样,实现对电镀液中多种成分的检测;克服了现有检测方法流程繁琐、费时、效率低的缺点,且本检测方法大大简化了检验流程,缩短了检验时间,一次制样、一次进样实现4种成分的检测(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镁、硼酸、氯化钠),用标准物质做方法检出限、准确度、精密度、加标回收实验进行质量评估,检出限在规范要求范围内;ICP‑AES法准确度小于0.40;精密度小于10%;加标回收实验结果在96%~105%之间,其结果均满足GB/T 27417‑2017中分析质量要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金属化是在陶瓷的表面涂覆钼锰膏,经高温烧结后镀镍的生产工艺过程,金属化后的陶瓷具有可封接性。电镀适合大批量陶瓷产品镀镍,质量稳定可靠。电镀液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呈动态变化,控制电镀液中的各成分在合理范围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电镀液的成分一般有: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镁、硼酸、氯化钠,目前,在陶瓷金属化电镀液的成分分析上,通常采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该方法是将试样进行适量稀释,再根据测试组分不同,分别选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六水硫酸镍、氟盐置换容量法测七水硫酸镁、酸碱滴定法(加入甘油)测硼酸、硝酸银滴定法测氯化钠。
现有的分析方法存在以下几点缺陷:
常规分析方法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反应的条件,滴定终点不明显,对分析测试人员的分析化学知识、经验和操作技能具有很高的要求;
每一次只能检测一种元素,多种组分需要配备不同的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滴定测量;
试样的检测流程繁锁,耗费时间很长,难以满足陶瓷金属化电镀液高效、快速、准确测定的要求。。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金属化电镀液检测的化学分析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电镀液取样前先添加蒸馏水至渡槽固定液面线,充分搅拌均匀,用稀硫酸或碳酸氢钠调整pH=5.4,搅拌均匀,用移液管从电镀槽四周及中间各取一个点(2层)共10个点分别取电镀液25mL,共计250mL至取样瓶内;
步骤二:绘制Ni、Mg、B、Na浓度的标准工作曲线;
步骤三:分别移取适量Ni、Mg、B、Na至容量瓶充分混合,配制成标准使用液,根据电镀液中各组分的含量,移取适量标准使用液配制成系列标准溶液,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记录该系列标准样品的发射强度值,再以Ni、Mg、B、Na浓度为横坐标,发射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步骤四:待测样品中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镁、硼酸、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a、移取步骤1)所得样品1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5%HNO3定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得样品的发射强度值,再从2)步骤建立的校准曲线中Ni、Mg、B、Na的发射强度对应的浓度。
b、将Ni、Mg、B、Na的浓度换算成六水硫酸镍、七水硫酸镁、硼酸、氯化钠的含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未经娄底市精细陶瓷工业技术检测中心(国家电子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55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