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的分类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6585.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熊健;黄林林;刘诗琼;刘向君;梁利喜;刘红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3/26;G06F30/20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李大为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渗透 综合 地质 工程 分类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分类评价方法,包括构建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法获取低渗透储层影响压裂效果的储层地质的主控因素;基于储层地质的主控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低渗透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构建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法获取低渗透储层影响压裂效果的地质力学的主控因素;基于地质力学的主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渗透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根据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和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的分类界限值,划分储层类别。本发明从地质与工程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可更加科学、合理地预判、评价低渗透储层压裂效果,为压裂选井及压裂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采井增产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分类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渗透率储层开采过程中,压裂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增产手段。水力压裂作为一项重要增产措施,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为提高储层改造效率,需合理分析主控因素、提前预判压裂效果,为压裂选井及压裂施工参数的选取提供设计依据,这说明了对压裂效果的评价尤为重要。
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涉及有储层地质因素、地质力学因素以及压裂施工因素等。目前对储层压裂效果的主控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对储层压裂的效果如何分类,尚未有合理的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分类评价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分类评价方法,包括:
构建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法获取低渗透储层影响压裂效果的储层地质的主控因素;基于储层地质的主控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低渗透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
构建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法获取低渗透储层影响压裂效果的地质力学的主控因素;基于地质力学的主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低渗透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
根据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和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的分类界限值,实现低渗透储层综合地质-工程的储层类别的划分。进一步的,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S1,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储层地质因素与米采液指数的关联程度,获取储层地质的主控因素;
S2,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低渗透储层地质分类评价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储层地质因素包括渗透率、孔隙结构指数、孔隙度、电阻率、声波时差、泥质含量、地层孔隙压力及密度。
进一步的,采用公式(2)计算孔隙结构指数;
PIS=1.075×(AC+CNL)/DEN-0.45×VSH-27.745 (2)
式(2)中,PIS为孔隙结构指数,AC为声波时差、VSH为泥质含量、CNL为中子、DEN为密度。
采用公式(4)计算地层孔隙压力;
σe=0.00556DEPTH+0.09717AC+11.2367ln(GR)-64.7978 (3)
PP=σV-σe (4)
式中,AC为声波时差,GR自然伽马,σv为上覆岩层压力,σe为有效应力。
进一步的,储层工程分类评价指标的构建包括以下步骤:
S1,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地质力学因素与米采液指数的关联程度,获取地质力学的主控因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65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