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6962.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39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春;刘顺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G06Q50/20 |
代理公司: | 长沙科永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7 | 代理人: | 陈洁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互通 教育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涉及远程教育技术领域。它包括GIS系统、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家庭端、远程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处理单元;GIS系统、家庭端、远程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处理单元均与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相连,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资源调度系统之间设置有安全装置,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资源调度系统相连,GIS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RFID标签芯片相连,RFID标签芯片与家庭端相连,处理单元设置在家庭端上;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上设置有接收模块,接收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发送模块设置在家庭端上。本发明以教育大数据为核心,构建一套机制完善的互通式教育系统,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教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学校与家庭在孩子教育上存在沟通问题,具体体现在:1、家长和教师缺少沟通平台,家长对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关注,急于找一个快速便捷的渠道和班主任等教师交流;2、学生到、离校安全作为校园平安的重中之重,小学生自理能力差,学生安全到校,按时离到校信息是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家校通”是为实现学校、家庭和老师之间有着快捷、实时沟通而研发的先进教育网络互动平台,是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和考勤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种功能的实例包括:考勤、成绩交流、布置作业等等。
通常,现有的家校通系统,无法有效监督学生在家考勤的情况(尤其是疫情期间),且只能被动接受来自学校发送的消息,不能满足家长或教师对学生教育学习情况的实时监控。
因此亟需新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以教育大数据为核心,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包括GIS系统、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家庭端、远程监测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及处理单元;
所述GIS系统、所述家庭端、所述远程监测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所述处理单元均与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相连,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资源调度系统之间设置有安全装置,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与所述资源调度系统相连;
所述GIS系统通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与RFID标签芯片相连,所述RFID标签芯片与所述家庭端相连,所述处理单元设置在所述家庭端上,所述处理单元为基于PLC架构的控制模块;
所述校园中心网络服务器上设置有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所述发送模块设置在所述家庭端上。
上述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中,
所述GIS系统包括ArcGIS API接口和ArcGIS Runtime SDK接口,其中所述ArcGISAPI接口基于JavaScript平台,其中所述ArcGIS Runtime SDK基于Android平台,所述ArcGIS API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ArcGIS Runtime SDK接口与所述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接口相连。
上述所述基于大数据的家校互通教育系统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爱尔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69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