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68736.3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8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勋;郭策;卢惠民;徐明;曾志文;肖军浩;黄开宏;于清华;任昊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35/00 | 分类号: | B64C35/00;B60F5/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07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空 机器人 | ||
1.一种水陆空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底盘(1),用于安装陆地行驶模块(2),以及水面驱动模块(3)和起落架模块(6)的传动机构;
陆地行驶模块(2),采用四轮运动方式,包括前双轮(21)、第一转向舵机(22)、转向机构(24)、后双轮(26)和电机(27);通过第一转向舵机(22)和转向机构(24)控制前双轮(21)的转向;所述后双轮(26)分别与两个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通过电机(27)驱动后双轮(26)转动以实现机器人在陆地运动;
水面驱动模块(3),采用双舵机控制方式,包括提升舵机(31)、提升舵机支架(32)、提升机构(33)、第二转向舵机(35)、ROV水下推进器(36)和螺旋桨(37);所述提升舵机(31)通过提升舵机支架(32)安装在主底盘(1)上;所述提升机构(33)的一端分别与提升舵机(31)和主底盘(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舵机(35)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舵机(35)与ROV水下推进器(36)连接,所述ROV水下推进器(36)的输出端安装有螺旋桨(37);通过ROV水下推进器(36)推动螺旋桨(37)转动以实现机器人在水面运动;
空中飞行模块(4),采用四旋翼运动方式,包括下安装板(41)、上安装板(42)、可伸缩碳管(44)、飞行双电机(46)和双螺旋桨(48);所述可伸缩碳管(44)的一端与下安装板(41)和上安装板(42)连接,另一端与飞行双电机(46)连接;所述飞行双电机(46)上设有双螺旋桨(48),通过飞行双电机(46)驱动双螺旋桨(48)旋转以实现机器人在空中飞行;
电控与感知模块(5),包括电池安装板(51)、电池(52)、nuc小电脑(53)、水陆模块控制板(54)、飞行控制板(55)、摄像头(56)、激光雷达(57)和GPS接收机(59);所述电池安装板(51)的下端与主底盘(1)连接,上端与下安装板(41)连接;所述电池(52)安装在电池安装板(51)上;所述nuc小电脑(53)安装在主底盘(1)上,作为主处理器发布控制指令;所述水陆模块控制板(54)安装在主底盘(1)上,用于接收nuc控制指令并向陆地行驶模块(2)、水面驱动模块(3)发送控制信号;所述飞行控制板(55)安装在下安装板(41)上,用于接收nuc控制指令并向飞行双电机(46)发送控制信号;所述摄像头(56)安装在主底盘(1)前端,用于提供视觉定位信息;所述激光雷达(57)和GPS接收机(59)均安装在上安装板(42)上,用于提供环境感知信息和GPS定位信息;
起落架模块(6),对称安装在主底盘(1)中部两侧,且与水面漂浮模块(7)连接,用于辅助机器人进行水陆空三种运动模态的转换;
所述水面驱动模块(3)还包括固定基座(34)和第一旋转架(38),所述固定基座(34)安装在主底盘(1)底部;所述提升机构(33)为四连杆机构,包括水驱旋转杆(331)、水驱拉杆(332)、水驱连接弯杆(333)和水驱辅助支撑杆(334);所述水驱旋转杆(331)的一端与提升舵机(31)的输出端铰接,另一端与水驱拉杆(332)的上端铰接;所述水驱拉杆(332)的下端与水驱连接弯杆(333)的中部和水驱辅助支撑杆(334)的上端铰接;所述水驱连接弯杆(333)的上端与固定基座(34)铰接,下端与水驱辅助支撑杆(334)的下端铰接;所述水驱连接弯杆(333)的下端部与第二转向舵机(35)固接,所述第二转向舵机(35)的输出端与第一旋转架(38)铰接,所述第一旋转架(38)与ROV水下推进器(36)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空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陆地行驶模块(2)还包括转向舵机支架(23)、电机支架(25)和底盘防水罩(28),所述第一转向舵机(22)通过转向舵机支架(23)固连在主底盘(1)上,两个所述电机(27)分别通过两个电机支架(25)固定在主底盘(1)上,所述后双轮(26)分别通过联轴器与两个电机(2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底盘防水罩(28)安装在主底盘(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空三栖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24)为五连杆转向机构,所述五连杆转向机构的原动件铰接在第一转向舵机(22)的输出端,用于实现前双轮(21)左、右各30°的转向;所述陆地行驶模块(2)通过前轮转向、后轮驱动的方式实现机器人在陆地上的全方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87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