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69933.7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9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裴鹏;穆玄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张成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投放 定位 自救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它包括箱体,箱体的两侧设把手,所述箱体内侧设有横隔板和竖隔板,将箱体内腔分隔为食物腔、电源腔、风机腔和储物腔,电源腔内放置有电池,风机腔内有风机,储物腔内放置有可么充气的救生圈,食物腔内放置有急救用物品,电池通过导线与风机电连接。它具备定位能力,能够让救助人员快速找到被困人员的现场,提高了救援效率,在救生圈内有食物存储仓,提高了被困人员的生存率,降低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为煤矿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救护设备,具备一定的辅助功能和被困人员必需补给品的新型救护设备,弥补了矿山救护设备的空缺,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属于煤矿安全救护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我国煤矿行业中,煤矿事故频频发生,造成煤矿工人伤亡数量较大,影响煤矿行业的发展。造成煤矿工人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救援困难和被困人员生存时间短,使得煤矿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生存率较低。目前,煤矿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救援行动为人工直接救援,由于巷道限制和复杂的地下环境,造成救援行动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它具备定位能力,能够让救助人员快速找到被困人员的现场,提高了救援效率,在救生圈内有食物存储仓,提高了被困人员的生存率,降低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为煤矿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救护设备,具备一定的辅助功能和被困人员必需补给品的新型救护设备,弥补了矿山救护设备的空缺,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它包括箱体,箱体的两侧设把手,所述箱体内侧设有横隔板和竖隔板,将箱体内腔分隔为食物腔、电源腔、风机腔和储物腔,电源腔内放置有电池,风机腔内有风机,储物腔内放置有可么充气的救生圈,食物腔内放置有急救用物品,电池通过导线与风机电连接。
所述救生圈为方形箱式结构,周围有一圈可充气的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的两侧设有对称的侧腔,侧腔内分别设有制氧腔、定位仓和食物仓,定位仓内设有定位器,密封腔体通过风管与风机连接。
所述制氧腔内放置有制氧剂,制氧腔通过氧气管与救生圈内腔连通。
所述食物仓通过食物孔与救生圈内腔连通。
所述密封腔体的前侧上设有供人员进出的密封缝隙,密封缝隙在充气状态处理密封状态。
所述密封腔体的内侧壁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定位器和电池电连接。
所述救生圈为聚乙烯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它具备定位能力,能够让救助人员快速找到被困人员的现场,提高了救援效率,在救生圈内有食物存储仓,提高了被困人员的生存率,降低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为煤矿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救护设备,具备一定的辅助功能和被困人员必需补给品的新型救护设备,弥补了矿山救护设备的空缺,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救生圈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本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一种井下投放式定位自救设备,它包括箱体7,箱体7的两侧设把手4,所述箱体7内侧设有横隔板8和竖隔板9,将箱体7内腔分隔为食物腔1、电源腔2、风机腔3和储物腔5,电源腔2内放置有电池10,风机腔3内有风机11,储物腔5内放置有可么充气的救生圈25,食物腔1内放置有急救用物品,电池10通过导线与风机11电连接。它具备定位能力,能够让救助人员快速找到被困人员的现场,提高了救援效率,在救生圈内有食物存储仓,提高了被困人员的生存率,降低因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可为煤矿工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救护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69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