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0157.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5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奕;邹超;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1/116 | 分类号: | B24B31/116;B24B31/12;B24B27/033;B33Y40/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汇融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张风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印 管路 表面 处理 装置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多个依次首尾连接的打磨单元(1)组成的柔性打磨工具,且柔性打磨工具的两端均安装有链头(2);
所述打磨单元(1)包括依次连接并共轴线的球头部(11)、让位颈部(12)和环形磨刀部(13),环形磨刀部(13)的环形外壁为自中心向边缘凸起的弧形状磨刀,球头部(11)的侧壁靠近让位颈部(1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环形阻隔部(14),环形磨刀部(13)远离球头部(11)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球形槽(15),所述球形槽(15)的内径与球头部(11)的球径一致;
所述球形槽(15)远离球头部(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置有环形槽(16),所述环形槽(16)的轴线与球头部(11)的轴线重合,且环形槽(16)的槽底内凹成弧形,环形槽(16)的球心与球形槽(15)的球心重合,且球心位于环形槽(16)中,环形槽(16)弧形槽底的球径大于球形槽(15)的球径,并与环形阻隔部(14)的外径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部(11)上远离让位颈部(12)的一侧被切除形成一个顶部平面,且顶部平面垂直于打磨单元(1)的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上侧的所述链头(2)上通过牵引绳Ⅰ(3)安装有绳扣(6),且绳扣(6)的另一端转动套设在转动盘(7)的侧壁边缘,转动盘(7)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Ⅰ(3)上套设有用于绳体下部垂直运动限位牵引套管(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侧的所述链头(2)上安装有下定位单元(4),下定位单元(4)包括通过牵引绳Ⅱ安装在位于下侧链头(2)上的下穿锥头(42),下穿锥头(42)延伸至定位块(41)的内部并通过定位销(43)可拆卸式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轴线上,所述环形槽(16)的宽度尺寸L槽大于环形阻隔部(14)的宽度尺寸L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阻隔部(14)的外侧壁外凸成弧形结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单元(1)的中部沿轴线开设有与球形槽(15)顶壁贯通的穿线孔(17)。
9.一种3D打印管路内表面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柔性打磨工具的一端穿过3D打印管路并在其尾端通过定位销(43)安装定位块(41);
S2、将柔性打磨工具的首端通过牵引绳Ⅰ(3)穿过牵引套管(5)并挂接在转动盘(7)的边缘;
S3、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盘(7)转动,带动柔性打磨工具在3D打印管路内来回拉动,环形磨刀部(13)侧壁凸起的弧形状磨刀对3D打印管路来回打磨,清理3D打印管路内壁上的杂质,并降低3D打印管路内表面粗糙度;
S4、打磨完成后,取下定位块(41)并抽出柔性打磨工具,完成管路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新杉宇航三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01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