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1022.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2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祥;游文宇;高文明;翁敏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轻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0 | 代理人: | 曹键 |
地址: | 21301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式粘滞 阻尼 | ||
1.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油缸体(1),所述油缸体(1)为中空结构,所述油缸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缸体盖(2)和第二缸体盖(3),所述第一缸体盖(2)上开设有第一圆孔(21),所述第二缸体盖(3)上开设有第二圆孔(22),所述第二缸体盖(3)上还开设有灌油孔(31),所述第二缸体盖(3)的外侧连接有头部销头(32),所述头部销头(32)不能遮挡灌油孔(31),所述油缸体(1)内腔设置有活塞机构(4),所述活塞机构(4)包括活塞杆(41)和尾部螺杆(42),从活塞杆(41)的末端沿着活塞杆(41)的轴线方向开设有硅油补偿孔(41.1),所述硅油补偿孔(41.1)的外围设置有活塞(41.2),所述活塞杆(41)上位于活塞(41.2)两侧的位置开设有阻尼孔(41.3),所述阻尼孔(41.3)连通了油缸体(1)内腔与硅油补偿孔(41.1),所述硅油补偿孔(41.1)内设置有回油组件(5),硅油补偿孔(41.1)分为补偿油腔(41.11)和回油缓冲腔(41.12),所述回油组件(5)处于回油缓冲腔(41.12)内,所述补偿油腔(41.11)的长度和回油缓冲腔(41.12)的长度不定;
所述油缸体(1)内腔与补偿油腔(41.11)内均装满硅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销头(32)上开盲孔形成销头腔(32.1),所述活塞杆(41)的一部分处于销头腔(32.1)内,活塞杆(41)受力运动后不能触碰到销头腔(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1.2)与油缸体(1)内腔无缝配合,活塞(41.2)能够在油缸体(1)内腔内受力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5)包括回油活塞(51)和回油组件定位部(52),所述回油活塞(51)与回油活塞定位部(52)之间连接有回油弹簧(53),所述回油组件定位部(52)固定配合于回油缓冲腔(41.12)的末端,所述回油弹簧(53)处于压缩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活塞(51)与硅油补偿孔(41.1)无缝配合,回油活塞(51)能够在硅油补偿孔(41.1)内受力滑动来改变补偿油腔(41.11)和回油缓冲腔(41.12)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油补偿孔(41.1)为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1.2)处于补偿油腔(41.11)的外围,所述阻尼孔(41.3)连通了油缸体(1)内腔与补偿油腔(41.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螺杆(42)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销头(3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式粘滞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机构(4)与第一圆孔(21)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机构(4)与第二圆孔(22)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活塞(41.2)与油缸体(1)内腔的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电力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10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