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1431.8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0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魏标;姜桂宾;莫理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5/22;H02K11/27;H02K5/10;H05K7/2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黄国豪 |
地址: | 51908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向 出线 连接 驱动 总成 交通工具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驱动总成的电机壳在相对于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壳座设置有集线腔,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开槽与集线腔连通,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电机控制装置的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穿过连接座体,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电控连接端位于壳体内并与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位于集线腔与定子电连接。实现电机控制装置的径向布置和径向接线,从而缩小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有效缩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驱动总成高度集成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出线连接驱动总成和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新能源交通工具因其不燃烧汽油或柴油产生动力,故具有环保、污染小等诸多特点,且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新能源发电大力推广应用下,诸多新能源交通工具在逐渐推广应用,如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电动客车、新能源电动货车、新能源电动清洁车、新能源电动轨道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飞行交通工具、新能源电动航运交通工具等。
新能源交通工具一般配备有电池、电机控制装置、电机和动力产生装置,电机控制装置内的功率管接收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交流电向电机输出,继而电机输出旋转驱动力带动动力产生装置如车轮、浆叶等继而带动交通工具行进。
而随着交通工具对于驱动总成即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的集成化,其需要将驱动总成或电机控制装置的占用空间进一步优化和缩小,从而腾出更多空间供乘坐空间、电池空间等使用,在电机和电机控制装置集成时,需要考虑电机与电机控制装置之间接线结构、走线布局和结构布局,需要控制电机控制装置的厚度和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也要配合众多电路器件的合理布置,另外还需要提高器件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这样才能全面实现驱动总成高效集成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驱动总成的交通工具。
为了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径向出线连接的驱动总成,包括电机、电机控制装置和连接组件,电机包括电机壳、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均设置在电机壳内,转子位于定子内转动,电机壳在相对于定子的轴向输出端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壳座,壳座设置有集线腔,壳座沿径向贯穿设置有开槽,开槽与集线腔连通,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电机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路装置,壳体与电机壳固定连接,电路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电路装置包括三相电极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座体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组件穿过连接座体,电连接组件在两端分别设置有电控连接端和电机连接端,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电控连接端位于壳体内并与三相电极连接组件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位于集线腔与定子电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电机的轴向后端设置壳座,并沿径向设置开槽,而电机控制装置位于电机的径向侧,壳体的底壁设置有接线孔,利用连接座体穿过开槽和接线孔,使得电连接组件连接在三相电极连接组件和定子电连接之间,继而实现电机控制装置的径向布置和径向接线,从而缩小驱动总成的径向尺寸,有效缩小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驱动总成高度集成化。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座在集线腔内设置有集线座,集线座与定子电连接,电机连接端与集线座电连接。
由上可见,集线座用于连接定子的绕组,继而电机连接端可方便地对与集线座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电连接组件包括三个单相连接片和信号连接件,三个单相连接片和信号连接件均穿过连接座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座在集线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位于单相连接片的电机连接端和信号连接件的电机连接端之间。
由上可见,三个单相连接片用于提供驱动能量,而信号连接件能够对电机的运作状态实时监控,且通过隔板可提高隔离度避免信号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14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用金属粉末生产装置的防堵机构
- 下一篇:一种N-丙基咔唑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