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2071.3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36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潜培豪;王进卿;周志毅;柴瑞;池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和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4 | 分类号: | F23D14/24;F23D14/46;F23D14/48;F23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学***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级 内燃 式低氮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主要包括风机,风量调节阀,旋流器,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第三燃烧室,喷嘴,烟道,水冷壁等。其中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第二燃烧室与第三燃烧室之间均有环形缝隙,换热完成后的部分烟气可凭借高速射流形成的负压被吸回燃烧室。低温烟气最后进入排烟管,部分烟气可通过烟气再循环阀回到风机中。燃料从环形母管进入燃烧器,燃料通道上沿燃料方向开有多排环状分布的小孔,燃料通过小孔进入各级燃烧室。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第三燃烧室独立供燃料。本发明具有极好的低氮燃烧效果,且燃料适应性强,调节性能强,适用于多种常规燃气及低热值工业废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氮燃烧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结合了烟气循环、分段燃烧等技术的多级内燃式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低氮燃气燃烧器往往采用燃料分级方式来分散火焰,达到低氮效果。但是其可调节性能较弱,燃料适应性不强,往往仅能使用单一燃料。且由于其形制的限制导致火焰仍较为集中,无法避免局部高温区,虽然有些低氮燃烧器采用了烟气内循环技术,但其烟气流速普遍较低,形成的负压较弱,难以吸回足够的低温烟气来降低火焰温度,使氮氧化物排放量无法进一步降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可在保证燃烧充分的同时,极大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主要包括风机,风量调节阀,助燃空气通过旋流器后进入第一燃烧室,与第一燃烧室内的燃料混合燃烧后经喷嘴喷出,形成的烟气进入第二燃烧室后与燃料继续混合燃烧,经喷嘴喷出后进入第三燃烧室,与末级燃料混合燃烧后进入烟道与水冷壁进行换热。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第二燃烧室与第三燃烧室之间均有环形缝隙,换热完成后的部分烟气可凭借高速射流形成的负压被吸回燃烧室。低温烟气最后进入排烟管,部分烟气可通过烟气再循环阀回到风机中。燃料从环形母管进入燃烧器,燃料通道上沿燃料方向开有多排环状分布的小孔,燃料通过小孔进入各级燃烧室。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
上述多级内燃式低氮燃烧器,第三燃烧室可拆卸,进入第三燃烧室的燃料由燃料母管单独送入。喷嘴、喷嘴开口大小均可根据炉膛出口氮氧化物排放量自动/手动调节,调节角度为30°-60°。燃料通道内侧与连接管表面均敷设耐火材料,燃料通道内侧耐火材料上附有小孔。可燃用的燃料为天然气、煤气、氢气等含粉尘量较低的可燃气体。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分段燃烧技术,燃气从多排小孔分别进入燃烧器中,极大地分散了火焰,使燃烧更均匀,避免了火焰集中导致局部高温,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形成;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尾部均有喷口,产生的高速烟气射流能形成负压区,吸引烟道处的低温烟气进入,与高温烟气混合后可降低燃烧温度,进一步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喷口内径可根据尾部烟气的氮氧化物量自动/手动调节,当尾部烟气中氮氧化物量偏高时,喷口收缩,烟气射流流速提高,负压增大,同时燃烧室之间的环形缝隙也变大,使内循环烟气量增大,从而抑制氮氧化物形成;第三燃烧室可拆卸,进入第三燃烧室的燃料单独送入,使得燃烧器的可调节性能大大增强,并可实现多种燃料混烧与低热值废气的焚烧处理等功能;烟气出口与风机在同一侧,可大大降低烟气再循环管的长度,有效避免了烟气再循环过程中冷凝水的产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风机,2. 风量调节阀,3. 旋流器,4. 第一燃烧室,5. 喷嘴,6. 第二燃烧室,7. 喷嘴,8. 第三燃烧室,9. 烟道,10. 排烟管,11. 烟气再循环阀,12. 一级燃料母管,13. 二级燃料母管,14. 燃料通道,15. 连接管,16. 连接管,17. 水冷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限制。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和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和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20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