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2133.0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4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赵舒影;王路辉;刘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83 | 分类号: | B01J23/83;B01J37/03;C01B32/4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水 煤气 变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催化剂以氧化镧为载体,负载钴单质,化学式表示为Co/La2O3,制备方法如下:将六水合硝酸镧和六水合硝酸钴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后,制成混合溶液;在20‑30℃、搅拌条件下,将碳酸钠溶液滴加到混合溶液中,将溶液pH调节至9‑11后,继续搅拌4‑5h,再静置20‑24h老化;过滤,将沉淀洗涤至中性后,干燥;在550‑650℃下煅烧3.5‑4.5h后,获得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本发明将钴负载在氧化镧中,能减少逆水煤气变换的副产物甲烷;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La2O3,能进一步减少甲烷的生成,并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O2在大气中的浓度急剧增长,引发一系列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洋酸化等,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CO2也是世界上储量最丰富和最为廉价的C1资源,其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CO2分子具有高的第一电离能(13.79eV)和较高的电子亲和能(38eV),属于难给出电子而易获得电子的分子,即CO2的还原需要输入高能电子给体,如还原剂H2、C负离子或外部光源等。目前,H2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如电解水制H2、光解水制H2和生物质制H2等,所以CO2资源化重点主要聚焦于CO2加氢转化。
逆水煤气变换反应(CO2+H2=CO+H2O)可以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为更有利用价值的CO,近年来备受关注。Ni和Co基催化剂可用于催化二氧化碳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然而,镍催化剂在反应过程容易生成甲烷副产物,存在逆水煤气变换反应选择性差的问题;钴基催化剂虽然选择性优于镍基催化剂,但反应过程中仍然会有甲烷生成,现有技术中将Co单质负载在一些载体上,虽然能提高催化效率,但难以解决生成副产物甲烷的问题,例如,据文献(Li W,Nie X,Jiang X,et al.ZrO2 support imparts superior activity andstability of Co catalysts for CO2 methanation[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18,220:397-408)报道,采用Co/TiO2(Co含量为10wt%)催化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生成的产物一氧化碳和甲烷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4.2%。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将Co负载在La2O3中,能减少逆水煤气变换的副产物甲烷;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La2O3,能进一步减少甲烷的生成。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逆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化学式表示为Co/La2O3;所述催化剂以La2O3为载体,负载Co单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2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