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拟南芥TIR2 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2203.2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2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光;蔡慧娴;郑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00;A01H6/20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王晓晓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拟南芥 base italic tir2 | ||
本发明提供了拟南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拟南芥
背景技术
盐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大面积的盐碱地和盐渍化土壤,使得大部分农作物品种在生长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盐害影响而难以发挥产量潜力。植物的抗盐性是一个由多基因决定的复杂的数量性状,不同植物的耐盐方式和耐盐机理不同,其组织或细胞的耐盐反应也会不同。随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口不断增长,研究作物的耐盐机理,培育耐盐品种,对开发和有效利用盐碱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能够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其他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生长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植物激素,对植物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分化、侧根形成、向性反应、开花和胚胎发育等过程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生长素在植物生长活跃的部位合成,包括植物茎尖、顶芽、幼叶、发育的种子、主根根尖的分生组织、发育的侧根等幼嫩的部位,从合成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内源生长素是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植物体内IAA的生物合成主要分为依赖色氨酸的合成和不依赖色氨酸的合成两种。其中,依赖色氨酸的途径是主要的合成途径,包括吲哚-3-丙酮酸(indole-3-pyruvate,IPA)途径、吲哚-3-乙酰胺(indole-3-acetamide,IAM)途径和吲哚-3-乙醛肟(indole-3-acetaldoxime,IAOx)途径。TIR2蛋白定位于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有研究发现TIR2蛋白起着色氨酸转氨酶的作用,而色氨酸转氨酶被认为可以将色氨酸转化为生长素的前体吲哚-3-丙酮酸(IPA)。但目前,并未发现有关生长素合成途径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在植物盐胁迫中的功能及作用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拟南芥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拟南芥
进一步的,所述应用的方法为:将含有所述拟南芥
进一步的,含有所述拟南芥
进一步的,含有所述拟南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22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