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3321.5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强;刘泽潇;殷芳青;文亮;袁艳艳;刘玮;曹蒙;蔡阳;邢少华;方彬米;刘琪;彭燎;朱佳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16 | 分类号: | G01B21/16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类产品 装配 轴承 径向 游隙 测量 装置 方法 | ||
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移动轮的车架、收纳在车架中且可与电机的转轴同轴连接的延长杆、与延长杆对应的推杆施力组件、位移传感器和对整个测量装置进行控制并显示测量结果的PLC控制器,推杆施力组件和位移传感器分别连接PLC控制器,延长杆与水平设置的转轴同轴连接并与推杆施力组件定位配合,随推杆施力组件的伸长而上升,以带动转轴一端向上抬升,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转轴被抬升一端的端面上。本发明实现对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的自动测量,测量精准性高,用时短,且不损害轴承,适用于批量检测,直接显示出所需的测量结果,操作方便简单,测量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用于测量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
背景技术
轴承径向游隙是轴承的重要参数,牵引电机类产品组装后的轴承径向游隙是影响电机性能的重要参数,对于性能要求高的电机而言,组装后的轴承游隙值是重要参数。
检测到的相关专利文献:
申请号为CN201711475039.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测量轴承径向游隙的装置,它包括测量平台、压紧固定机构、基座、测量表和测量活动臂机构;测量平台上设有用于安装基座的基准孔和用于通过压紧固定机构上端的定位通孔;压紧固定机构包括压紧件和压紧杆,压紧杆可上下滑动的安装在定位通孔内,压紧件与压紧杆的上部匹配连接,压紧件的下端用于压紧固定轴承的内圈;测量活动臂机构安装在所述测量平台的一侧,测量活动臂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所述的测量表,测量表前端的测量头与所述基座对应设置。
申请号为CN201822226793.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径向游隙的装置,设备包括:机架、能够对轴承的滚道滴注仪表油的旋转滴油装置、能够令内圈沿其周向旋转的内圈旋转装置、和能够将轴承的内圈固定且对外圈测量径向游隙的测量装置;所述旋转滴油装置、所述内圈旋转装置和所述测量装置均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轴承游隙测量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轴承的径向游隙测量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申请号为CN201811615674.7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轴承游隙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轴承游隙测量方法及其设备。轴承游隙测量方法包括S1将轴承的内圈固定;S2沿第一方向推动外圈,令外圈移动至相对内圈固定,记录外圈的第一位置;沿第二方向推动外圈,令外圈移动至相对于内圈固定,记录外圈的第二位置;计算第一数值;S3令外圈旋转第一角度,重复步骤S2;S4重复步骤S3,得到多个第一数值;S5令内圈旋转第二角度,重复步骤S2;S6重复步骤S5,得到多个第一数值;S7计算多个第一数值的平均值。承游隙测量设备包括机架、旋转滴油装置、内圈旋转装置和测量装置。
以上装置均是测量轴承自由游隙的装置,但不能测量电机装配后轴承游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装置及方法,实现对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的自动测量,测量精准性高,用时短,且不损害轴承,适用于批量检测,直接显示出所需的测量结果,操作方便简单,测量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机类产品装配后轴承径向游隙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移动轮的车架、收纳在车架中且可与电机的转轴同轴连接的延长杆、与延长杆对应的推杆施力组件、位移传感器和对整个测量装置进行控制并显示测量结果的PLC控制器,推杆施力组件和位移传感器分别连接PLC控制器,延长杆与水平设置的转轴同轴连接并与推杆施力组件定位配合,随推杆施力组件的伸长而上升,以带动转轴一端向上抬升,位移传感器设置在转轴被抬升一端的端面上。
优选的,所述的推杆施力组件包括沿垂向装在车架中的伺服推杆、装在伺服推杆上端的托举头,托举头的顶面呈向下凹进的V字型且中线位置开设与延长杆配合的配合槽,与水平设置的转轴同轴连接的延长杆随伺服推杆的伸长而进入配合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3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析氢催化电极、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RO膜高效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