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3803.0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2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发明;陈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福泵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15/00;F04D2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专橙律师事务所 33313 | 代理人: | 徐晓 |
地址: | 31752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永磁 直流 变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属于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现有的变频电泵结构较为繁琐,对减小体积、结构精简不利,不方便维修装配,而且变频电泵中的控制板为主控制板和副控制板,主控制板控制电机的运行,而副控制板控制泵体外指示器显示泵体的运行情况,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永磁直流变频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泵体和泵盖内部为空腔设置,泵盖设置于泵体上,泵体内安装有叶轮组件,泵体内设置有驱动叶轮组件工作且内部带有转子的电机,泵盖内安装有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板,电机中的转子外设有保护层,保护层为不锈钢材质。本发明具有结构精简、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泵,特别涉及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
背景技术
常见的电泵包括内置叶轮的泵体以及驱动叶轮工作的电机,泵体上设有出水口以及进水口,工作时,水从进水口进入泵体,经叶轮加速后从出水口喷出。为减小体积、提高转速、降低能耗,同时获得较大的扬程,需要对电泵的结构进行改进,若要达到上述目的,常见的方式是用带变频器的永磁电机代替异步电机,变频器包括电路板以及安装在电路板上的整流桥、IPM模块、芯片、电容等,其中的整流桥和IPM模块具有较高的散热要求,若变频器设置在封闭的、狭小的壳体中,其工作产生的热量不容易散发,热量过高会损坏电子器件,进而影响电泵的使用。现有的变频电泵结构较为繁琐,对减小体积、结构精简不利,不方便维修装配,而且变频电泵中的控制板为主控制板和副控制板,主控制板控制电机的运行,而副控制板控制泵体外指示器显示泵体的运行情况,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包括泵体和泵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体和泵盖内部为空腔设置,所述的泵盖设置于泵体上,所述的泵体内安装有叶轮组件,所述的泵体内设置有驱动叶轮组件工作且内部带有转子的电机,所述的泵盖内安装有控制电机运行的控制板,所述电机中的转子外设有保护层,所述的保护层为不锈钢材质。
在上述的一种永磁直流变频电泵中,所述的泵盖通过螺栓固定限位于泵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永磁直流变频电泵中的控制板为单个,可同时控制泵体内电机的运行,结构变的较为简洁,而且电机中的转子外设有不锈钢材质的保护层,使本发明材料简单,装配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中,1、泵体;2、泵盖;3、叶轮组件;4、电机;5、转子;6、控制板;7、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永磁直流变频电泵,包括泵体1和泵盖2,泵体1和泵盖2内部为空腔设置,泵盖2设置于泵体1上,泵体1内安装有叶轮组件3,泵体1内设置有驱动叶轮组件3工作且内部带有转子5的电机4,泵盖2内安装有控制电机4运行的控制板6,传统泵盖2内的控制板6为主控制板6和副控制板6,同时安装在泵盖2上,装配较为复杂,但是本发明的控制板6为单个,将传统的副控制板6集成到主控制板6上,可同时控制泵体1内电机4的运行和泵盖2外部的指示器,并且通过指示器反映整个永磁直流变频电泵的运行情况,电机4中的转子5外设有保护层7,保护层7为不锈钢材质,泵盖2通过螺栓固定限位于泵体1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福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福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3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